2023.8.18 第79期 作者:宋传杰
引子
近日,翻箱倒柜,想找个物件。不料,想找的物件没见着,倒是翻出来一段回忆(见下图)。
五年前,偶遇一位来自魔都的艺术家。畅聊之余,现学现画了一本书,并抄录了一句话:
Writing Is A Kind Of Courtesy.
标准译语——“書寫是一種禮遇”
然而,“禮遇”能否信达雅地诠释Courtesy?看看牛津词典——释意“polite behaviour that shows respect for other people”,再回头看「Writing Is A Kind Of Courtesy」,顿时感觉现在手机上发发信息(连电话都懒得打)真是人类文明的某种退步,也勾起了过去蘸着墨水写信函的年代的记忆。
「白纸黑字」被「屏幕截图」、甚至是「电子签名」代替了;报纸杂志书刊也被Kindle或手机、Pad代替了,各种印刷品到手上的时候,内容早已通过App或微信等送达了,没人阅读的印刷品随之进了废品站,也只是对新闻纸张或者干脆直接说是对大树的不敬和亵渎吧。
看到此处,各位看官要问了:这引语和文章有啥关系?
答曰:确实没关系。就是为了让各位体验一下何谓“指东说西”。
以下,言归正传。
珍爱身体 呵护智商
遇到事情,我经常会问、或者自问:「干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术一点,就是「动机」—— 干某事的动机是什么?
其实,不问则罢,一问,还真是能问出尴尬、或问出无语、或问得自己无脸面对自己。
比如说,周四(8月10日)经预约去某三甲医院参加单位的团体查体。结束后,专门到接待处问询,「生化等血检项目的结果,最早什么时间能出来?能看到?」那位护士连思索都没有思索就回答,「到晚上就能从公众号里查看查体报告了」。以往的打印版都得等一周左右才能送到办公室,现在效率这么高了?又重复问了一下,「今晚就能看到查体报告?」那位护士斩钉截铁地说,「可以」。结果呢,到了晚上,输入了N遍身份证号码、接收了N次验证码,也没看到今年查体报告的一个影子。隔了一天,11日晚上,依然连个影子都没有。
坐在电脑前面,我问自己,「为什么一下子就相信那位护士的话呢?」「为什么不再问问旁边另一位护士呢?」「为什么没有请护士指导如何在公众号下查看健康体检结果呢?」问来问去,问的自己都着实不好意思了——是我自己问询的有疏忽啊!
是啊,这样的医院,去的次数多了,绝对会锻炼自己考虑问题的周密能力。真好!不光做了健康体检,还能提高一种能力。在三甲,花一份钱、达到两个目的,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
你以为,医院只关心你的身体?其实,人家还关注你的智商啊!
这样为就医者着想的机构,绝对不必担心最近医药领域的反腐浪潮。
多给自己提问,好处多多啊!
过期了一百年的海鲜
说了远的,再说说近的。
上个周末,劣徒小狐火急火燎地联系我:恩师大人,我从海边出差刚回来,给您捎了一份海鲜!
我虽然有所怀疑……
这小子啥时候变得那么体贴?
但依然感动……
「来喝茶吧,东西不要带了。」
半个小时后,门铃狂响。打开门后,劣徒夹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冲了进来。
我大吃一惊——
都说过不要了!嗨,你往哪里放啊?别把我的书桌污染了!
劣徒笑得像只真狐狸:放心,您看!
塑料袋打开,我看到了“海鲜”的真面目 —— 一枚七个角的大海螺……的壳!
海螺壳!
螺壳!
壳!
我无言以对!劣徒说:它在一百年前就是海鲜!
我继续无言以对。
……
等到劣徒走后,榴莲奶奶凑过来说:“老宋啊,小狐把你种的韭菜、小葱割了一大半去!明天的韭菜馅水饺里可能得加点白菜了!”
好家伙!
去你的海鲜!还我的韭菜!
酷暑中的老年“童子军”
有割老师韭菜的学生,就有把学生当韭菜割的学校。
最近,听说某地的长者大学正在干大事。
暑假本来就是休息、避暑的。可是,就是在暑假期间,长者大学却把很多长者招呼回来组织排练,无论是在家尽孝的、还是在海滨避暑休养生息的,都得回来排练——没有商量的余地!
年逾花甲乃至古稀的老人。近四十度的高温。高频次的排练。
怎么想,都觉着有些不合常态——这是把老年团当童子军来操练啊!
长者大学本来就是为了长者们「学养相宜、康乐有为」,「弘德、尚学、修身、乐为」,既学学知识、又要得到愉悦和健康、使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构建“最美夕阳红”的良好环境。这是多好的目标啊!
可是,在暑假假期、在地球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为了排练演出,就不惜牺牲这些长者们的暑休和健康,让他们冒着酷暑,上午排练、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排练。这得是什么人才能做出如此铁石心肠的安排?
不禁想问,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长者们「学养相宜、康乐有为」?
是为了长者们「愉悦和健康、生活丰富多彩」吗?
是为了………
还是为了长者大学自身呢?
或者问:这么做,是为了长者们「学养相宜、康乐有为」「愉悦和健康、生活丰富多彩」的成分多、还是为了向谁展示长者大学的管理成就的成分多?
千万别混淆概念,说「为了长者大学、就是为了长者们」。我估计,这话,即使能在和颜悦色中斩钉截铁地说出来,说者自己都不会相信。
问题问多了,估计就把被问者问恼了、问尴尬了。
不过,有时候,也许被问者不会尴尬、倒是提问者会被对方恼怒且恨不得把提问者「寻…滋…」了的眼光注视的尴尬了。
万望近期有如此或类似活动的地方,请勿、请勿、请勿对号入座(严肃的话,一定要说三遍。)。
上面这三件事,可谓句句没说动机、但句句不离动机。
说来说去,都是动机不那啥。
护士没能跟我说清楚到底怎么获得体检报告,是为医者的动机没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忘记了。
劣徒过来割我的韭菜,我也姑且算他调皮,但他那海鲜送的也太「贵重」了,有点「腐化」我老头子的意思,也是动机不纯。
某些长者大学把长者们重新「军训」一把,把一件娱乐活动搞成政治任务,那就更有点对不起「不忘初心」了。
我们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两脚着地、知油盐酱醋、吃五谷杂粮的直立人),非要把动机说的高大上,那是我吹毛求疵了。但对得起本职、对得起身份、对得起初衷,还算得上是我们凡夫俗子可以为之坚持的一个原则吧。
—— 这要求、这底线,不高吧?
—— 真的不是要让每个人把高尚当作自己的墓志铭,只是可以时常扪心自问而已。
「医+药」与「病」
真是应了「想什么就来什么」,正准备保存草稿、群发,朋友发来一个Israel的故事,《药物接力赛》,大意如下:
「我」在楼梯间,突然觉得左耳一阵刺痒。妻子非要「我」去看医生。
耳科医生仔细检查了半个小时,开了6粒青霉素片,说这将清除左耳的积垢。照医嘱吞下药片。两天后,痒痒没有了,左耳像是获得新生!
但,腹部又起了红斑,奇痒无比,无法忍受。马上去看皮肤科医生。说:有些人不适合服青霉素,因此会有过敏反应。立即开了12粒金霉素药丸。果然,金霉素取得预期效果,斑点消失了。
可是,膝盖却出现浮肿,还伴随高烧。踉跄着拖着身子去找一位资深大夫高诊。Ta安慰着我说,这种症状往往与金霉素的疗效相关。Ta另开了32粒土霉素药片。呵,土霉素药到病除,高烧不见了,膝盖的浮肿也消失了。
不过,肾脏却出现了致命的疼痛。专家断定,这是土霉素的副作用。于是,Ta让一名护士给我打了好几针金霉素,将体内的细菌通通消灭光了。
但当体内连一个活着的菌都不存在的同时,肌肉和神经束也遭受了与细菌同样的命运。医师说,只有大剂量氯霉素才能挽救小命。于是,又服下大剂量的氯霉素。
……
敬仰「我」的人们纷纷前来参加「我」的葬礼……
到了阴间,「我」才在无意当中知道,最初左耳的痒痒,其实是由一只蚊子的叮咬引起的。也终于知道,医生用药治病通常只治好Ta负责的这个毛病,至于伤害了另外的那一个器官则不是管的。所以,不断地用药,最后可能造成全身坏死,莫名其妙地上天堂去报到!
故事大意如此。这是Israel的小说杜撰的例子,与咱们China无关、更与Chinese Doctors无关。我只是觉着这个例子非常契合今天的题目,「动机」。
虽然是以医和药为例,虽然不是「指东说西」,看看各行各业中的「病」和「医+药」方子,比故事里讲的更严重、更夸张。
表面上去除了「症状」,但病根上治疗不够。相反,在治「甲」病时,又带出了「乙」病,再来治「甲、乙」两病,又冒出了个「丙」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结果,就是病越治越多、越治越重……
所以,做任何事的时候,回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指东说西」的动机、还是「指东话东」的动机,都值得问问,「动机」里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