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

2022.8.2 第54期 作者:宋传杰

引 子

做人、处事、不翻车,记住四个字足矣:「祸由炫生」。

「祸由炫生」的实例一抓一大把,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集体、乃至国家。懒得码字了,也节省看官的时间。

自从父亲节「炫父」以来,不知道「炫」的厉害的仍然大有人在。

这几天,社媒圈又炫上了——先是江西周劼炫富+炫父+炫单位,另一个是炫二舅。

先看周某。

其实,周某炫富不足以为奇,好奇的是,网上对他实话实说的愤怒。

周某豪言,「我怕你会读书?名校研究生都别想那么容易进我单位。这个人当年仗着自己会读书,看不起我们这种靠父母的人。社会会教他的。」

他真的是说了一句大实话。为什么现在说实话就那么讨人不喜欢?

随着大学越办越多、越办越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读个本科、读个硕士都易如反掌了,即使读个博士也没有那么难。所以,如果还照着1980年代的标准来「揣着文凭找工作」,估计是不可能了;甚至说,今年的毕业生与十年前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相比,也甚至到了今非昔比的地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经是was-were了,现在真的是「学好数理化,不然有个好爸妈」。

过去说,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现在是,出门靠关系、在家靠父母。网上流言说,「月薪3000元招不到农民工,但可以招到一个大学生,而这些个大学生又是20年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供养起来的」。

这种内卷,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服真的不行。所以,对于怀揣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的人来说,你做、TA也不知道、也就罢了,但你偏偏还要说、要炫、要显摆,如往裂开的伤口上撒盐,这让TA如何接受得了?

据说,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周某有关的人和事开始调查了。周某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别人也引以为戒吧。否则,自己的未来、家人的未来、有关人员的未来,就会被炫上一个结。

有人调侃说,周某大义灭亲连九族、精准炫暴为纪监委送材。

再看炫二舅。

炫二舅,确实让我很眼红。

我既没有二舅、也没有大舅、也没有姨妈。

我母亲是姥爷姥娘的独生子女。

但是,我母亲有二舅,我称呼他为舅姥爷,因为在我出生前,母亲的大舅早逝、三舅为国捐躯,所以,我不称呼他为二舅姥爷。

舅姥爷参加过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耳朵被炮弹爆炸声震坏了、耳背,得过肺结核病。从朝鲜撤回来后,先在荣军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就复员回老家。可是,老家里,他的父母亲已经去世,大哥因病早逝、大嫂改嫁,弟弟解放战争中牺牲、连尸首都不知葬于何方,两个妹妹都出嫁了。他大哥家的一个男孩,过继给了没有孩子的叔婶。

孤苦伶仃一个人,回老家怎么办?

我姥爷姥娘居住的村子算是出了山区、条件好一些,舅老爷就先在那里住下来了。等我有记忆时,家里有两个姥爷做保护伞,要是犯了错误被姥娘教训时,他们都会护着我的。

好像期间有人给舅姥爷做媒,但最终都没有组成家庭。后来又在村里批了宅基地、盖了房子。直到他侄子从部队专业回来成家立业后,才把他接回老家。

那几十年,舅姥爷就与姥爷姥娘和我们一家生活在一起。

舅老爷住在东屋。我们住在北屋。我上小学和初中时,他好像是在公社农业中学(这所学校后来也是我就读高中的地方)给老师们做饭。1970年代初,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姥娘吩咐我去给他送过节的菜肴。骑着车子,路上摔倒了,下嘴唇被车把手磕了一个洞,到现在还有一个硬块。

舅姥爷肺部有在部队期间留下的肺结核病根,有时候感冒了咳嗽的喘不上气来,姥爷姥娘和我们,都很着急,找医生、抓药。他盖房子时,我母亲就去替她二舅跑手续、请木工,我也去当小工搬坯提泥浆。

他回老家的山村居住后,有侄子和侄媳妇照顾,每年都会到我姥娘家住一段时间,都会与我通个电话,问问家里情况、问问小孩子的情况。每到冬天,我母亲都会买点取暖的煤炭给他送去。我们春节假期里都会带上年礼去看望,他看到我们都非常高兴,有时候会带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去村旁的小山坡走一走、登高望远。舅姥爷去世时,我是从济南赶过去送他最后一程。

我想,这才是一个二舅应该的生活场景。那是1960到2000年代。

刷屏的「二舅」呢?根据视频推测,「二舅」应该有个哥哥、至少有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就是拍视频的这个「外甥」的妈妈),是不是还有弟弟无推测依据。

将心比心。

现在是2020年代。是「二舅」的哥哥、两个妹妹都去世了吗?还是「二舅」的哥哥、两个妹妹过的日子都比「二舅」更差?还是老太太「养儿防老」旧观念使然、情愿跟着残疾的二儿子?否则,怎么就把老母亲的养老的责任都压到「二舅」肩上了?怎么都没有人帮一把、拉一把「二舅」呢?至少说外甥的妈妈是个不孝之女。

还有「二舅」的这个外甥、以及外甥的爹妈,你们看着「二舅」和姥姥过这样的日子而无动于衷,还有心情去编文案、拍视频、发B站?

你们一家还是人吗?

抛开亲情,即使是一位孤寡老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也在发挥作用。特别是经过全国上下五年的脱贫攻坚战,老乡家的生活也不至于如此不堪。

我看过B站那个视频后,真心觉着「二舅」本人确实是一位认命、毫无怨言、自强不息、有聪明才智的好男儿。他这样的人,在现实的农村是真的是有的。

但是,「苦难和悲剧」永远都不要成为励志的药丸。不以铲除苦难和悲剧的根源为己任、反而以苦难和悲剧博眼球,尚有众多喝彩者,这是正常社会的耻辱。

中国有广袤的农村,那里几千年来有无数的穷人。面对苦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苦难不是辉煌,消灭苦难才是辉煌。

如果现在真的还有66岁的「二舅」及其88岁的母亲这样的现实,需要的是反思、反思、反思,而不仅仅是感动。

有人提醒我,反思是个犯忌的事,反思多了,或触及上层利益、或碰撞底层观念,至少要惹一众人不高兴。

最后吧,说一句废话:编故事文案,最好能瞻前顾后、考虑的周到一点,有人性、符合常识,否则,一个好好的「二舅」恐怕会沦为饭后茶余的笑料的。

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外甥已经把二舅接走了。是「外甥和二舅的妹妹」良心终于发现、还是继续让「一言未发」的「二舅」继续保持沉默?只有up主和团队心里清楚。

昨天,本号发了一篇《有些事,能做、不能说》,对「二舅」的故事做了些质疑。可喜的是,不到24小时,外甥们编写的「二舅」谎言逐步被抽丝剥茧。

造句与造谣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挺有意思的(截图如下):

宝妈在辅导宝的语文作业。造句。

孩子说,造句不是造谣;昧着良心造谣,我的良心会痛的。

话说,这对母子是多么可爱啊!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不能造谣、造谣会良心痛。

可现在的成年人却忘记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和常识。

反思了一下自己,过去偶尔也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但却从未心痛过。现在看,「昧着良心造谣会心痛」是否有科学道理,真值得怀疑。

有人调侃道,出卖肉体,若没有品相,是很难成交的;但出卖自己的灵魂,就简单多了,足够无耻即可。是否有道理,由看官您来评价了。

「二舅」引发了一场异常的撕裂,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大有人在;质疑的,也大有人在,还有小友用「闰土若泉下有知、说不定还可以买一碟茴香豆」启发我……

最近,会常看到一个新词,「信息茧房」,它的意思就是说,你越喜欢什么内容,TA就越推荐给你什么,你深信不疑的东西会反复加强,而你怀疑的东西,都会主动离开,你让你自己固步自封。

稍微一延展。

比如:阶层茧房。你每天和同一个层次的人交流,大家认识水平相近,信息源相近,彼此之间还能互相肯定,这让你在这个阶层中被封闭起来,思维被牢牢的锁死,这就是阶层茧房。

同样,也有行业茧房;还有「阶层/族群社会资源茧房」;……

汉语里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茧房」的一种形式。

同时,当人的四大局限性遇上「茧房」,就很难从别人给你设定的语境里自己拔出自己来,就更难分清「造句」与「造谣」的关系了。

社交媒体无孔不入地顺着人性弱点的毛孔渗透到使用者的日日夜夜、生活和工作细节中,会不会把众人的智商拉低一百年啊?

喜的是,自己失去了独立思考,万事皆为空;

悲的是,被人卖了,还兴高采烈地帮着数钱;

犹如《出埃及记》中「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那样。

可谓是悲喜交加。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省级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喜将“所见、所闻、所思”磋为文字,先后在微信公众号《宋老随笔》和凤凰网山东专栏《老宋漫语》播文至今,以飨读者。

凤凰网山东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