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BBQ 1.0:代价 vs. 启示

2023.8.15 第78期 作者:宋传杰

我得自己给自己亮亮招牌

《宋老随笔》的自述是:

述事实,论常理
It Is How, But Not What.

而我的微信自白是:我思,故我糊涂。

所以,随笔写成「枯燥无味、无血无肉、只剩灵魂」干瘪文字就不足以为奇了。

我懂的事很少,所以不像一些写手,永不缺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任何可以赚流量的热点,但凡想写,肯定略知一二,所以,也不用质疑随笔是否有根有据。凡是猜测,皆会说明。

下面,书归正传。

此文成稿于5月26日。雪藏了两个多月,是想看看所思所想是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8月11日Post出来,只字未改。当然,70天的时间太短,也难说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



淄博BBQ 1.0:代价 vs. 启示

「淄博烧烤」火了几个月了。很多微友问我,咋没写一篇?答曰:没看明白。前几天,写了一段,《从淄博BBQ 1.0窥视公共服务的短板》是花了一周时间,观、问、试、听的结果。

百度了一下,是随笔第一次把「淄博烧烤」打上1.0的标签。

代 价

谁Who,在为「淄博烧烤」付出了,什么What 代价?

每天数十万人为「淄博烧烤」食材的食品卫生承担「活体检验机」。有没有人因为吃「淄博烧烤」而出现食物中毒、过敏类的异常情况?

即使是技术进步了,名曰「无烟烧烤」,淄博遍地是大棚烧烤、露天烧烤......,书记、市长是不是明目张胆地鼓励市民与《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着干?(其中第六十一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划定区域,禁止露天烧烤、骑墙(窗)烧烤或者为露天烧烤、骑墙(窗)烧烤提供场地。在其他区域内烧烤的,应当使用无烟烧烤炉具。

叶倩文唱得好,「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

制胜,必须出奇。会拼才会赢!

启 示

疫情三年,严重滞缓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升。城市亟需经济抓手,大众渴望回归生活。“淄博烧烤”以一己之力,有力地诠释了“以创新和变革提升公共管理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的硬道理。

一、搭台与唱戏:适合才是上乘的。

大家都熟悉“XX搭台、经济唱戏”。“台”搭好了、“戏”也唱了,但“观众”不买账的现象越来越多。或是“搭台”阳春白雪,或是“唱戏”曲高和寡。而“淄博烧烤”就搭了个“烧烤”的土台子,与这个传统工业城市、与齐古文化、与IC/AI/新能源都好像大相径庭,但效果偏偏就是戏越演越热闹、曲调越唱越高,“演员”和“观众”都入戏。

烧烤在淄博至少有一二十年的历史,政府和市民一直都没有嫌弃它的烟雾缭绕和市井气,并于2020年开始办 “烧烤节”,为“淄博烧烤”出圈埋下了伏笔。今年初,“淄博烧烤”初露端倪时,淄博眼疾手快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XX搭台、XX唱戏、观众喝彩”,需要合适的舞台、既适合舞台又适合观众的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出现了“协议数据与落地数据越来越背离”的问题。戏台的成功,贵在适合。一季度,淄博实现GDP1057.70亿元,同比增长4.7%;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了16%和25.2%。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6亿元,同比增长8.3%,比全省、全国的数字分别高出2.7个和2.5个百分点(由于4月、5月涌入的游客更多,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应该会更加亮眼)。

二、减法加法相向而行。

“淄博烧烤”热度起来后,淄博不失时机地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减法”和“加法”。

多年来,公共管理越来越精细、规范和约束条件也越来越多,常规管理措施层层加码、各种不可为的黑名单越来越长。汇总“淄博烧烤”经营者说法,我们认为:首先依靠技术工艺的进步(无烟)为烧烤松绑,并对公共管理逆向改革,对那些教条式的条条框框大刀阔斧做减法,并坚持“先服务、后再把管理融入到服务中”。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在市场里、在烧烤店周边以志愿者身份向游客热情、细致、耐心地介绍、解释和引导。虽然这是为了应对五一假期游客食客高峰的临时性措施,但无论是商家、市民还是游客,都倍感温暖。

淄博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了“尊重”的成份、在公共服务中揉入了“人性化”因素。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外省游客表示:“淄博交警太尊重我们外地人了。刚才在路口,由于导航提示的慢了一点,走错了车道,正在犹豫,路口的交警跑过来帮助解了围。”

公共管理,在层层加码的管理规范上,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管理的出发点是织密管理网格、堵住漏洞,但推高了公共管理的成本、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相斥力、束缚了社会创造力的发挥。

三、干群政商同频共振。

很多网络媒体大呼淄博“政通人和”。调查中发现,在“淄博烧烤”走红的过程中,政商干群游客之间出现了三个层面的同频共振。

首先,政府和商家共振。

最初,政府只是“允许”商家可以露天烧烤摆摊。后来,当发现烧烤可能大有可为之后,政府在后台首先充分做好支持烧烤的产业和商业业态,并现身前台,开始设身处地地“服务”商家,打扫卫生、安保消防等等都跟上,有的甚至帮忙上串、组织协调发休业公示等等。这让商家很受感动,觉得宁愿累点、少赚点也要服务好游客食客,也不能坏了淄博口碑。这是第一个层面的共振。

然后,政府和市民共振。

当游客食客蜂拥到来,接待能力捉襟见肘后,政府恳请市民“一家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温暖一方人。”这是“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的浪漫表达,也是政府和市民站在一边,而不是管理者发号施令、市民群众被动服从。五一期间全国游客最多的地方八大局便民市场,本是周边居民的菜市场。游客来了,周边市民都没地方买菜了,但他们都忍了。外地车进淄博,难免不适应路况,本地车司机都为外地车礼让三分。政府对市场行为进行适度或轻度地管制(限价),如:烧烤菜品一直未涨价、五一假期限制旺季价上限等,也得到了商家发自内心的响应。条条框框少了、黑名单少了、束缚少了,市民的活力、爱心、善意就都能释放出来。

第三层,干群政商游客的共振。

八方来客,到淄博体会到了尊重和久违了的宾至如归。其实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淄博的差距也很明显。几位北京的游客说“停车场收费啊,一元一小时,没免费”。一位浙A的司机说,走过中润大道、金晶大道、柳泉路,这个路口信号灯有倒计时、下一个就没有,这个路口先左转后直行、下个路口就是先直行后左转先行.....但这并不影响游客的好感——在牧羊村外边,听到游客们的对话:“来淄博像回了家。烧烤的味道虽然好,淄博的人文更好。”一座城能把这种人间烟火放在八方来客的心上,非百万人同心协力不能为也。游客们又把“淄博烧烤”和淄博的口碑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不是结语的结语

现阶段来看,无论是声誉人气还是经济数据,“淄博烧烤”都是成功的。

「政府积极作为」、「城市温度」、「集体信用」、「营商环境」、「依法行政」……这些词语都被大家众口一声地用在了淄博和「淄博烧烤」上。

其实,仔细想一下,这些词,哪一个都不是新词。但是,为什么在「淄博烧烤」上传递了新意?其可贵之处就是它们在「淄博烧烤」上落了地。

同样的,对“淄博烧烤”效应来说,“加法”很重要,但绝对没有“减法”重要,事实上,减法是充分必要的、而“加法”不是。

简而言之:

口号落地生根+减法为社会松绑
=「淄博烧烤」成功之道

但到现在,这还只能算是“淄博烧烤”的1.0。我们认为,仅仅依靠烧烤振兴淄博,是有较大难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何从1.0迈向1.5、2.0,需要更多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淄博智慧、山东智慧。

“淄博烧烤”不一定适合所有其他地方,淄博的做法也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从“淄博烧烤”现象中,我们能够悟出哪些道理、总结归纳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悉心思考。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省级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喜将“所见、所闻、所思”磋为文字,先后在微信公众号《宋老随笔》和凤凰网山东专栏《老宋漫语》播文至今,以飨读者。

凤凰网山东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