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加 vs. 层层减

2022.12.12 第69期 作者:宋传杰

P2C vs. C2P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天,总是回忆起自己过往的一段工作经历。

很多微友都知道,我的职业是企业IT民工。

虽不才,但赶上了好年景,1980's,没有现在人才涌现造成的内卷,我是在前任雇主那儿混不下去了、又被作为「专业人才」引进到另一个机构的。当然,我也没有辜负后任(也就是现在的现任)东家,在此打工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事实证明,我是个好员工,只是前任是个scumbag。

(现任)东家是Hierarchical机构,是家名列Fortune500的Global企业。

如果您熟悉Hierarchical Data Model(您熟悉不熟悉偶不知道,反正我是略知一二),就能理解我面对的管理架构是一棵Hierarchical Tree。上面的Root是Parent Segment,下有三级Child Segment。所以,既要面对上一层级、也要面对下层级。

夹在中间,上有Root是天、下有Child是地,其乐无穷。

对Root,我是100%服从和执行,不多、也不少。执行少了,Root不满意;执行多了,也不符合我的风格:消耗我的资源,还耽误了我自己的事。所以,Root对我满意。

对Child,我是个操心的命——它能想到的、我自然会想到,它想不到的、我也会想到。所以,Child必须首先把我要求的事做到100%,否则必有大棒伺候。之外,它如果还有富裕资源,它可以自由发挥、干任何不出格的事。

如果用现在的词语来讲,Parent要求的是不是就是「顶层设计」,而Child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的自由发挥、能者多劳就是「群众智慧」、「各显神通」?

我的东家是一级法人,Child Segment都是派出机构。所以,Root的意志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夹在中间,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对支持组织流程的IT系统来说,更是如此。Child Segment任何出格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这就是Parent2Child的「自上而下」。

当然,Child Segment的意志也有被Root接纳、上升到Root意志的情形。比如2005年我主导的一项国产化替代,次年就被Root接纳。这可以视为Child2Parent的「自下而上」。

Data Model先显摆到此。

1978年,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名农民出于“填饱肚子”的朴素想法,冒险在一张“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

一个个红色印记的力量有多大?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按下的红手印,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

我想,小岗村的惊雷,不是顶层设计出来,而是群众智慧迸发出来的。后来,群众智慧进一步升华为顶层设计——中国农村改革。

许多「群众智慧」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展成为顶层设计。这是一个时代的特色。

什么情形,适合顶层设计?什么情形,适合「群众智慧」、摸着石头过河?

我之鄙见,如以当下的流行性疾病来看,如无法隔离局部百花齐放的「群众智慧」的效用范围,是不是最需要顶层设计?

我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小岗村的「群众智慧」,成可总结经验、败也无伤大局。而某些地方抛开「20条」或「10条」抢跑,必定殃及池鱼、人己俱损。

想不下去了。

托马斯·索维尔说过,「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

喝到肚子里的墨水有限,装进脑袋里的知识更有限。后面就只能就再写点别的啦。

层层加 vs. 层层减

这几年,参加一些大型的会议,都有「提前nn分钟入场完毕」的要求。

nn绝对是两位数,一般是10~20。

如果驻地与会场之间有段距离、需要乘车,那发车时间会有一个提前量的加码。

负责组织乘车的,又把上车时间加一个提前量。

「层层加」之后,基本上可能需要在那儿等半个小时才到开会的时间点儿。

有时候卡着点儿自行去开会,路上会接到多个电话询问走到哪儿了。

你说是催促吧,人家又很客气;你说是关心你吧,又只是怕你耽误了提前nn分钟入场。

类似的「层层加」现象,可以随手拈来。第一次经历时还可能感觉不舒服,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偶尔遇到没有「层层加」的,还怀疑是不是哪儿不正常啊?

我虽然对「层层加」心里不悦,但没有正面表达过——加就加吧,又不是我一个被加。但是,也有些「层层加」,被加的受众受不了,奋起表达不满的。这都人人皆知,此处就不赘表了。

这是正向的「层层加」。我视如「为完成Parent Segment的要求留点余量」。

有时候Parent Segment会把某个数字指标分解给Child Segment。∑ sigma起来,一定是有余量的。为什么?如果一点不多,万一哪个不中用的Child Segment不争气,不就误了Parent Segment的大事吗?

但是,最有意思、也最令人不能理喻的是「层层减」。

「层层减」现象,最近几天尤为突出。比如:取消了全员Nucleic Acid Testing、保留了愿检尽检点。结果呢,应当保留的愿检尽检点也铁将军把门、关门大吉了。昨天,就有群众发出呐喊:市卫健委,昨夜你欠百姓一个道歉!

仔细想想,「层层减」就是另一种性质的「层层加」。

不是吗?Parent Segment让Child Segment减一项,Child为了表示执行减的力度,再多减一项。这不是「层层加」是什么?

您说,做「层层加」或「层层减」这种决定的Child Segment应该分别位于达克曲线的哪个坐标区域?

「层层减」式的「层层加」,更为恶劣。

比如:最近纷纷放大了20条的要求,没命地抢跑;Root出3条、Child再出4条、Child的Child再出5条......谁都没有给医疗体系调整秩序留出时间和空间。这是对群众负责吗?是virus真的变弱、还是另有恻隐?

孰可忍 孰不可忍。

无论是「层层加」还是「层层减」,加减的量少时、可能不会有大的不良后果。但是,一旦加减的量多了,引发量变到质变,后患无穷。别的不论,单这两天各Nucleic Acid Testing点排起长龙、有的要排三个小时才能做完,听起来就很是Hyperbole。

当然,通常的「层层减」往往是发生在「利好下传」上,利好逐级截留,到最终受益端就成了鸡肋,导致好政策的初衷无法传递到最终受益端,便有了政策效果的涟漪效应。

「层层加」早就有之、「层层减」也不稀奇,最近突获青睐,也是因为「层层加」的太多,「层层减」的太狠、太急。不过,能以此为一契机,破解「层层」问题,也是坏事变好事的一个机会。

这是我们非常擅长的。

我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难以体会那些时刻要把握尺度

做加减法的

Child Segment的难处。

话说回来,

不难的事,

咋体现出Child Segment的优秀呢?

It's Minya Konka in Sunseting!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省级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喜将“所见、所闻、所思”磋为文字,先后在微信公众号《宋老随笔》和凤凰网山东专栏《老宋漫语》播文至今,以飨读者。

凤凰网山东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