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战疫情:你(中)

2020.4.10 第14期 作者:宋传杰

编者按:

远离新冠病毒疫情风暴中心几百公里,人们眼中的战“疫”,是个什么景象?本文中的『你』是两位老友,依然还是双线体,主线(紫色)采用第一人称,副线是笔者附注(黑色)

「倾家」捐款?

一位老哥哥,自今年元旦起,日耕一篇读书感悟。我一直担暗自关注着他,担心他有一日露出被掏空的疲态。将心比心,我写随笔,每周一篇,都应接不暇。

现在看,老哥哥越写越欢。不得不说:有功底、有积累、有恒心,着实厉害!

战“疫”刚刚开始之时,他曾赋诗一首,为大家鼓劲:

沁园春●武汉抗肺魔感赋

武汉封城,千人隔离,万众心燥。

望三镇内外,往来骤减;

江南江北,顿停喧嚣。

新冠肺毒,肆虐传播,欲与非典试比高。

实罕见,看男女老幼,全戴口罩。

美女无法多娇,躲在家中省开销。

叹好友聚会,计划取消。

唯民航高铁,原价退票。

举国关注,世界瞩目,江城今天怎么了?!

须挺住,有抗疫群英,道比魔高!

疫情期间,又对「捐款」发表独到看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上下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年人也纷纷参与其中。但一些老年人“倾家”式捐款的事迹却让人们感到五味杂陈。比如媒体报道:某直辖市87岁的老人倪某捐出积攒了30年的积蓄20万元;某省会城市68岁的老人李某捐了打零工5年的积蓄10071元……老年人的善举让人敬佩,但不少人对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表示担忧,“不要再接受老年人捐款”的呼声很高;但也有人认为“老年人有权决定自己的钱花到什么地方”,应该接受捐款。

此事应该怎么看?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一是捐款应该接受。捐款人无论穷富,捐款额无论多少,都代表了一个人的爱心,都应该收下,不应拒绝。特别是贫困老人的捐款更是发自内心,如果拒收会伤害他们的一片爱心。

二是捐款不应收。这好比年老体弱者积极要求上前线打仗一样,政府应该领会心意,但要不要安排上战场还得另说。如果捐款人倾家,又得让政府再去救助,还不如不接受捐赠。

老哥哥提出的问题,我也有同感。

一方面,《慈善法》中,对此有着明确规定。

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从法理上讲,捐款是公民的自由更是权利。这个规定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慈善组织沒有拒绝任何人捐款的权力。

另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包括各种制度)。如何改进相关制度,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面对老年人捐款一拒了之显然不妥,应该通过完善制度予以纾解。

一是实施“风险提示”。慈善机构在接受大额捐款时,应充分了解捐赠者的家庭状况,合理评估捐赠可能对其生活带来的风险,提醒其量力而行,理性捐赠。

二是引入“后悔权”。在一定期限内,允许捐赠者可以无条件撤回捐款,从而避免“激情型”、“冲动型”捐赠。

三是建立“慈善回馈机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捐赠者的跟踪回访,一旦发现捐赠者本人患重病或家庭突遭变故,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济救助措施,有力解决其后顾之忧。

捐者量力而行,接收者收钱有方,使用善款者物尽其用。这才是慈善捐赠的本意。但愿,今后能有所改进。

防疫困居的日子

一位相识不久的老教授,在朋友圈里发布了居家战疫情琐记——《防疫困居的日子》。遂商请先生裁减成精简版本。

违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律,蝙蝠也有搅动社会动荡不安的能量。天道轮回,“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把动物关进笼子。今年春节,动物成功地把十几亿人关进了笼子”。

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各省、市、区(乡镇)、街道(村)相继采取了管制措施,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逐人查验,限制出入。那段时间进出小区须人人登记,逐人挨“枪”。本人所居小区,那门卫保安行事认真却动作机械,举着测温枪专门瞄准人的脑门,似乎那太阳穴是唯一散温之处,虽说测了体温,心里却不舒服,那瞬间的造型的确不雅观,让原先就紧张的心绪更加五味杂陈。

有多个视频显示,一些不戴口罩撒泼耍横的无理取闹者,最终被公安强行带走受到治安处罚。这些不服管理者,多是些个性突出、脾气乖戾、被宠惯了的任性者,在这般严管约束面前,那些平日里的执拗、倔犟统统显现出来。对事物的分析总要一分为二,坏事常常能变成好事,借此机会杀杀这类人的戾气,打磨一下恣意妄为的棱角,对今后的社会管理无疑是有利之举。

一些乡下的封村手段更为严厉,挖沟置障,设岗守候,可谓壁垒森严,刀枪不入。有的村官选“闲”任“能”,“才”尽其用,以毒攻毒,派用了些能吵善骂、性情粗野的人守村截道,为的是有能力对硬性闯卡者以拳脚伺候。有的地方甚至挂出了“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今年上门,明年上坟”、“今天聚会图热闹,骨灰盒里乐逍遥”、“出门你试试,试试就逝世”、“隐瞒症状不上报,黄泉路上提前到”等等刺激神经、让人过目难忘的口号……非常时期,这些做法虽显粗俗,却正义附身,正气凛然,利大于弊,客观上为防止疫情扩散筑起了铁壁铜墙。

这段时间,对于武汉归来者,大家都有些避而远之。

与我住所相对近在咫尺的八号楼、九号楼各有一位江城归来者。其姓名、住址等信息早已被无所不能的网络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说来也真是悬了,在几百号住户的高楼大厦里,其中那位与鄙人同姓的高危人的门牌号码竟与我舍毫无二致,若是那楼号再增加一个数字,好悬啊!……每当艳阳高照开窗通气时,望着几乎触手可及的邻楼,脑中闪念而出的是那个能在空气中传播、令人毛骨悚然的新名词“气溶胶”。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兵荒马乱年代的常用语,没想到和平时期也有了实践的机会。疫情来临之际,起初家中没有刻意备粮,原有的三两袋米面足能维持个把月。平日冰箱里拥挤不堪,这次倒有了“减肥”的机会,只是那满满当当的食品中少了些荤味十足的“硬核”大菜。多日无腥,难免生出思念之情。偶然在冰箱冷藏一隅发现了此前吃腻了、被弃而不屑一顾的扒猪蹄,如获至宝般将其与配菜炖在一起,又找出那罐仅剩的不舍仰脖的德国黑啤,有滋有味地美餐了一顿。人馋了是这般模样,若是饿极了,更会不挑不拣,且吃嘛嘛香,白菜帮子也能吃出佳肴美味。

这让我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乞讨时,饿得奄奄一息,阿婆做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米饭粒、青菜叶、豆腐块),让其狼吞虎咽,美味念念不忘。做皇帝后,吃腻山珍海味,又怀念起当年的美味珍汤,请阿婆进宫掌勺,无论怎样烹制,终难再现其味。

白衣天使在前方英勇抗疫,我们在后方窝居严防死守。疫情有所缓解,窝居仍需坚持!坚持!再坚持!避免功亏一篑!想起曾经辉煌的京剧大戏,我们现在不就是《沙家浜》中第五场《坚持》吗?借物咏怀,重新填词(原词也在呵):

看新闻,播疫情,警钟震荡。

(听对岸,响数枪,声震芦荡。)

这些天,多情况,勤观察,费猜想,不由我心潮起落似长江。

(这几天,多情况,勤瞭望,费猜想,不由我心潮起落似长江。)

遥想着武汉城云遮雾障,路面上怎不见人来车往?

(远望着沙家浜云遮雾障,湖面上怎不见帆过船航?)

为什么亲朋好友不来探望?这春节怎样过非同寻常。

(为什么阿庆嫂她不来探望?这征候看起来大有文章。)

新冠病易染身到处传扬,江城上乡亲们惨遭祸殃。

(日、蒋、汪暗勾结早有来往,村镇上乡亲们要遭祸殃。)

医务人员救病人冒险出征,你争先,我恐后,勇于担当。

(战士们要杀敌人冒险出荡,你一言,我一语,慷慨激昂。)

这样的心情不难体谅,兄弟情,姐妹谊,全都挂心上。

(这样的心情不难体谅,阶级仇,民族恨,燃烧在胸膛。)

要防止邪恶的病毒蔓延滋长,

(要防止焦躁的情绪蔓延滋长,)

要指导社区,观容颜,察迹象,坚守使命,紧握测温枪。

(要鼓励战士,察全局,观敌情,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

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天使奋战在鄂乡。

(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们奋战在水乡。)

(要沉着冷静,坚持在芦荡,主动灵活,以弱胜强。)

雷火方舱好战场,华佗们自有降魔妙方。

(河湖港汊好战场,大江南自有天然粮仓。)

漫道是密雾浓云锁华夏,遮不住红太阳万丈光芒。

(漫道是密雾浓云锁芦荡,遮不住红太阳万丈光芒。)

疫情当前,铺天盖地的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中,一则消息横空出现,让老教授即惊且佩,又有些茫茫然。

2019年6月2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召开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候选人答辩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在会上发言(有视频):“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灾,厥阴风木司天,已经描述了太平虚象,上半年是比较和缓的,下半年特别是在冬至前后,〈这与首位新冠肺炎患者接诊仅隔四天〉连续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发生,对于这个要清楚。”

若消息属实,如此准确的预言真算得上是神预测了!我们应该搞明白,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与神沾上边了,这种“先知先觉”是否属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范畴?若倒推二十年,本人或许会毫不犹豫地为此贴上迷信的标签。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咱真的是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对此不敢妄加评判了。毋庸置疑,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无止境,目前未知的不等于不存在,眼前做不到的也不等于永远做不到,犹如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宅在家里通过手机微信便能知晓天下大事一样。

老教授还对中医中药寄予厚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相信中医事业发扬光大的耀眼春天不会姗姗来的太迟!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码字、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