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 忆

2021.2.26 第31期 作者:宋传杰

中午,与Wife弄了一锅炖菜正吃午饭,猛不丁地,Wife冒出一句,“原来费翔与叶倩文是初恋”,又跟上一句,“一九八七年春晚费翔唱《故乡的云》是送给外婆的”。我赶紧伸手摸摸夫人额头,问:你咋啦?她不紧不慢地说:好的作品,都是有厚重的内涵的;打动人心的作品,都是有厚重的背景的。

文艺圈的八卦距离我比较远。我赶紧网call谷哥问一下,谷哥说:是的,费翔与叶倩文确实是初恋,后来被费母叫停后,费翔一直未婚到如今呢。再问,一九八七春晚和《故乡的云》是咋回事?谷哥说,费母一九四十年代去了台湾,后来两岸分离,一直到一九八六年才带着费翔回到大陆寻亲与母亲见面。母女见面有点平淡,但外婆对这个混血外孙确实格外的亲。那年春晚,外婆和费翔都出现了春晚的现场,当然也上了荧屏。

这背景,可真够厚重的。

如果没有互联网,我得到哪儿去求证这些事的真假呢?费翔、费母的日记和家庭回忆录,我是既没有机会、更没有资格看到的。三十多年前央视春晚的资料带,更不是我等蚁族今日可及的。互联网知道的事情真多,而记忆的也真多,不仅仅有文字、还有视频、音频、图片,真是有视频、有图、有声音、有真相。

有记忆,真是很奇妙。

今年春节,我陪母亲过。80多岁了,除了一侧的眼睛视力和功能不太好之外,身体其他方面都无大碍,邻居们都说,老人身体好,是儿女的福分。但今年发现母亲有一个变化,就是记忆力下降了——刚刚给她说了一遍,一会儿,她又问,这东西怎么使用?但是,大凡是她过去熟悉的事,只要一问她,讲的头头是道。我心里想,这是不是所谓的「过去的事,忘不了;现在的事,记不住」?

晚上,躺在床上,想白天答应帮朋友办的一个事,想来想去,就是回忆不起来了;可是与这个朋友有关的过去的事,却在眼前晃动。马上一惊,我也「过去的事,忘不了;现在的事,记不住」了吗?仔细想一下,近年来这样的情形,还真不少呢。过去与陌生人会面,十位以内的,互相介绍一遍之后,姓、名是可以记在脑子里的,甚至是少数民族人名、外国人名,也没有问题的。但现在不行了,有时候三、四位新友,介绍之后一转眼,就想不起某位的姓氏了。现在,加微信好友,名字后边都得备注上好几个标签,免得看见名字想不起是谁、或者想找出此好友时却怎么也想不起TA的名字......

年轻时,听课听讲座听讲话,但凡是喜欢的话题,讲者讲了什么,几天之内,几乎全部在脑子里;早些年参加“两会”听报告,一出大会堂遇到记者提问,省长报告里那些数字,不能说倒背如流、但可以八九不离十,现在,呵呵,只能呵呵了;读书,尤其是读经典,早些年可以说过目不忘,但是,现在只能依靠录音或记笔记了。最近,多亏iFLYTEK出了个记事本,对我来说,真是恰逢其时地需要啊。

这是人的记忆,生理功能的记忆。当然,这不能包括「假装记不住」、假装「记忆力不好」,那些「记不住」不是生理功能,而是一种处世之道、为人之道、乃至为官之道的艺术,与「难得糊涂」的境界有的一拼,褒贬不能一概而论、则与情景有关了。

就诊者:“大夫,我的记忆力现在越来越差了。” 医生:“差到什么程度?请举个例子。” 就诊者:“我上了公共汽车,老是忘记买票;去饭店吃饭,也总是不付款就走。”医生:“那你先把医疗费付清了,我再替你看病。”

其实,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活动节奏的加速,各种「记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从毕业入职或招工招干入一个单位,绝大多数人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连工作种类都没有变过,出人头地、步步升级的毕竟是少数。单位的负责人,变化也比较少,有时候10年、20年都是同一位领导。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个体的生理记忆就自然地聚集成了「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你入职时、是个好青年,到了中年、是个好员工,晚年、是个好同志,很多人对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情况了若指掌,哪一年做了什么事,那件事起到了什么作用......都可以如数家珍似的;如果谁做了坏(孬)事,很多时候一辈子都很难翻身,因为在组织内由个体的记忆形成的群体(社会)记忆,力量太大了。那个时候,在鲜见人员流动的大背景中,「树挪死、人挪活」就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组织的社会记忆」之强大作用力。

现在就很不一样了。

首先,是社会节奏快了、事情多了。想一下,今日头条、百度新浪的热搜,除了人为强制置顶之外,没有几个条目能长时间上热搜榜的。即使是我们感觉应该是热点的话题,得把热搜榜下拉好几页才能找到。但是,人类生理进化的速度并没有跟上社会节奏变快的节拍,在个体有限的记忆空间里,每件事所分配和占据的资源就相对减少了,在记忆里产生的印记就轻了很多,在大脑记忆空间中就更容易被刷新掉。有的首长曾经告诉我,一个月前的事,不提醒几个要素,TA都很难想起来。我能理解,日理万机,贵人就会多忘事。即使记忆力好,能触景生情想起一年前的事,那就真是优秀的好记性了、或者是特别重大的事情了。 只要没被互联网记忆住了,我想,自己忘记了也没啥关系吧。

早晨一睁眼,哇!窗外下雪了!马上就是元宵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诗词中的景象来到现实了。庚子年的中秋节是云遮月吗?不知道,得问度娘或谷哥。是不是,没关系,但朋友圈已经被「Hi雪」的淹没了。昨天的热点是啥?早就无踪无影了。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大事多、话题多,Hi的主题频繁切换,真正需要关注的热点,绝大多数都被无意义的Hi淹没了。歌舞升平、岁月静好、全民娱乐是好还是孬?不明白、也没想清楚。

其次,是上下前后左右的个体更迭频繁了。随着各种新的理念的不断出现,干群队伍出现了非线性的变化,过去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现在呢,筒形结构和倒萝卜型结构居多、有的地方甚至是倒金字塔结构(比如:有些BizUnit里五、六个人,一位一把手、两位实职副手、两三位虚职副手,偶尔会有一个喽啰),体制、机制和制度也使得个体的纵横向流动都很频繁。无论是知道你的好、还是知道你的坏(孬)的人,都不会很长时间一直在你的上下前后左右,所以,无论你是好还是坏(孬),都不会产生影响效果很长的「组织(社会)记忆」(,当然,我是假设你的好或坏(孬)都还没达到被互联网记忆的程度)。人来人往、时间飘逸之后,谁还知道Who You Are、What & How Much You Did ?要想创造良好的「组织的群体记忆」,只有像毛爷爷谆谆教导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前段时间,你干的很好。这段时间,换了新上司,你前段时间的「好」对TA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时髦的话,就是被「翻篇了」。当然,如果前段时间你干的不太好,但这段时间干的很好,你前段时间的「差」也同样被「翻篇」了。对个体的时间坐标来说,就会被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断篇」。其实,这也不是新道理,「一朝君子一朝臣」嘛,只不过,过去「一朝」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而现在呢,「一朝」可能只有1年、2年、3年、最多也就是两个5年那么长。

社会进步的总体效果,利弊多少?人生岁月,谁没有个阴差阳错,早点从记忆中把那些上不了桌面的事刷新淘汰出去,无论对谁,都是幸事。当然,凡事必有两面性,也会有不小心把「如日中天者」拍死在沙滩上的情况。

曾经有同事或友人,正值年富力强时,身体出现了异常故障,愈后就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么拼命工作了。偶尔坐在一起聊会天,就会感叹这世界变化快啊、感叹过去的拼命和荣耀及现在的失落、感叹功劳苦劳和醒悟太晚、感叹人间冷暖与时间关系这么大,我一般会应和道,「想开点吧,都是记忆惹的祸」啊!其实,我心里也替TA难过:群体记忆早刷新好几轮了,个体记忆还「过去的事,忘不了」停留在好早之前,能不苦恼?

前面,仅仅是以「个体的人」为关键要素看「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的效果和「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随时代进步而变革的现象。其实,「社会记忆」还有更多的、更重要的影响。

「社会记忆」对传播传递了动力。比如:有一句名言,「谬论讲一千遍就有可能成为了真理」,其中的「讲」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有时候,有些事情「本来不是这样的」、「是那样的」,但如果偏偏说它「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说的人多了,慢慢地,群体或听的人群(特别是不知原委者)就以为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所以说,有时候,为了不产生「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必须「守口如瓶」;而有的时候,要促「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回归原本,则需要大声讲出来,去产生「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 因为,有的情形,越不说,别人就越以为你理亏、你做了亏心事、讲不出口,就产生了与事实相悖的「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对个体的和群体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有一句名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放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是一句很贴心的戒言。

(2020年5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疫情初期特朗普口若悬河的答记者问摘要)

另有一个我亲历过的事。

当年刚刚开始探索干部「内退」时,HR设计内退人员的薪酬机制。当时,在岗时年薪刚刚达到100K(仅作为参考值、不是确切的具体数字,下同),就把内退的薪酬固定在80K上。看上去很合理,不用承担责任、工作时间也有了弹性,八折,无论是在岗的、还是内退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还比较满意(不排除还有强烈事业心的不甘心职业生涯就此了结)。我那时候刚读过HRM的课程和书籍,其中就有薪酬设计。考虑到只用了2年时间,年薪就从60K涨到了100K,我对HR经理说,何不规定个比例为更好,或者说在职的年薪再涨、内退薪酬也同步按比例涨,在职的年薪降低、内退的也不再减少,这样可以给内退人员吃个定心丸。但HR经理一笑弃之,是TA不喜欢这个办法、还是更高决策者早有金口玉言的指示,原委我是不懂的。我所能知道的是,两三年后,HR经理也内退了,但此时在职人员的薪酬已经涨到了200K,后来每年都还涨一些......听说,包括原HR经理在内的内退员工,都多次通过不同的途径向高管层、向有关方面表达过对80K内退政策的强烈的不满和诉求。其实,大家都还记得,这些表达不满的员工,当初是满意的。但是,当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时,自己的记忆就会挥之而去,而对其他人,也未必都是同情心使然、但也未必都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也许会是今天的他们,故组织的群体记忆也就飘忽的无踪无影了。

「组织的群体(社会)记忆」遇到互联网犹如如鱼得水、会产生强烈的乘数效应。因此,那些被互联网追逐的大咖、那些互联网大咖、那些名人名嘴名角、那些公众人物和公众机构,言行都时刻要保持与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相吻合,否则,一不小心被自己(的前后不一致)打脸事小,坏了自己的口碑事大。

呵呵,今天扯的有点远、有点发散,其实呢,「记忆」、「记忆」,不就是「记」+「忆」吗?

昨天有几位老友赶在正月十五前约聚了一下,其中三位喝了不少。今早上想发个信息问一下回家后有没有被夫人虐,结果,到第三个时,竟然想不起是谁了……

『过去的事,忘不了;现在的事,记不住』 —— 我是越活越回到记忆里了。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码字、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

凤凰网山东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