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清明话归宿

2022.4.5 第47期 作者:宋传杰

引子

今天是壬寅年的清明节,月历是三月初五。「清明节的由来和典故见文末」

但凡是清明节,都会有一种倾诉的冲动,有时化作了文章、有时沉淀于心境。

2016年,《☛ 清明节:祭奠和感恩 ☜》

2018年,《☛ 清明记事 ☜ 》

2021年,《☛ 您,去祭祀过吗?☜》

今天,且写写试试。

一、清明之变

清明时节土纷纷

(没雨)

,路边监控闲断魂

(无人)

莫问酒家何处有

(停业)

,牧童难出杏花村

(封村)

——戏改清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放在当下,「天人合一」就应该是「敬畏天道、敬重人心」。

以人心清净,还天道明朗。

是所谓「清明」。

然而,2020、2021、2022,连续三年的清明节,都不清净,也不明朗。

从COVID-19到Delta到Omicron,新冠病毒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社交秩序,也打乱了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的秩序。

「清明时节的踏青」?成为了愿望,不,成为了奢望。

今年清明,根据有关要求,「清明节假期,就地休假,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济南。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和防护,严格落实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外出,出行非必须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减少聚集聚会,非必要不外出、不扎堆、不聚集,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 10 人。」

祭祀呢?也都被要求转移到了虚拟空间了。

当然,祭祀本来也是在四维空间之外,或许虚拟世界更能沟通阴阳之间。不过,这真的要看数字Cyber的功力了。电子信号和数据信息,是否能帮助帮我们在阴阳两隔的平行世界里自由传输,完成穿越?不知道「元宇宙」里是否能成全阴阳之间。

好在,老家的墓地散落在山坡上,弟弟妹妹都在原籍工作生活,尚能戴上口罩、自己开车去墓地前祭祀。否则的话,先人的灵魂得辛苦奔波赶百公里的远途来济南收冥钱食贡品,活人心里怎能安宁?

二、清明之殇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节日。今年的清明,尤其为我等增添哀愁。

今年3月1日一早,一位老友发来信息,我们一位共同的朋友走了。可惜我是到傍晚了才看到,未能去送他一程。好像不久前,还想约我一起探讨一个投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呢(忘记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约起了)。

还有一些微友,许久没有声音了,无论是私聊里还是朋友圈里。是生老病死生理死亡、还是被社交网络匕死,不得而知。当今,也可以把「微信朋友圈永远停更、某个时间的终点再不会成为起点」定义为某种死亡。

人世间,有许多事,会出乎意料的出现,或喜或悲,但总是悲多于喜。

正如先人所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于个人如此,于集体亦如此。

不久前的「321藤县空难」...... 逝者已矣,而生者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更令人震惊的是Bucha/Irpin/Hostomel平民的伤亡,无论是谁所为,人是死了,他们的明天已经没有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真凶一定会显出原型的。

全国驰援魔都抗疫 —— 病毒破防,对魔都的评分也破防了。抗疫也似是一个大木桶,短板要命啊!清零,不能有清零的短板;放开,不能有放开的短板;必须全国一盘棋。既心疼向我颁发过聘书的龚正同志,做一个大都市的市长真不容易;也心疼魔都人的自尊心。

疫情期间,不少其他病人的正常治疗过程也会受到影响。真是天佑旦夕祸福啊,说不定命运之神什么时间就会突然降临在身边,或是渡你或是送你。求天天不应、祈地地不灵的场景,只有亲历,方才能知道是种什么感觉。

三、清明之叹

前不久,我读到一位作者一篇关于「自己给自己的好友发送自己的讣告」的短文,大意是:

自己临终前拟好讣告,在自己的肉体生命(即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死亡)结束后,由亲属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或微信号把讣告发送给需要发送的亲朋好友、Post在朋友圈里。能接受这种理念的亲朋好友们,或许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里(当然也是在手机号码或微信号这种ID还存在的日子里),保留你的ID,视同你依然活在那个空间里。

我想,这是一种很好的死亡方式。

换言之,这是不是说,人的三种死亡(生理死亡、社会关系死亡、思想精神死亡)中的思想精神死亡可以用「社交遗忘」来具象表达?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真正的死去。

选择特定日子(比如寒食清明、比如七月十五、比如已故至亲的祭日、比如十月一、比如除夕等等)祭祀,既是要传递缅怀的信息,其实也是做一次自己对生与死的理解和对话。去一次已故至亲们的墓地,如果你不是敷衍了事做给其他人看的,实际上就是在自问自答探及自己人生的终极问题。

写到这里,不免想到自己的未来。

我一直梦想自己未来的归宿是大海。

如此想法,是有由来的。

当下活着的时候,我是一个「动物」。嗯,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我自己给自己的这个称呼。我喜欢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当然,我也有静的时候,那就是思考、思索、思想的时候。所以,撒进大海,就一直会随着大海动,当然,大海里是无风三尺浪,想静也难啊。这很好啊!万一吃饱了喝足了,静下来思考、思索、思想时,万一不小心想到谁、托梦与谁,那不是打扰TA吗?是吧?

世界之大,去过的地方太少了。大海通四方啊,四大洋、七大洲皆可凭借海路相通吧!在人世间没有走到的地方,就可以在那边再走、圆了阳间的愿望,补补功课。多好啊!

再者,我是喜欢Seafood、非常喜欢。大海里不是应有尽有吗?天天都不挨饿,还会惦记会不会有人送冥钱和贡食吗?榴莲奶奶常说,撒到海里,还不知道谁吃谁呢,或许一下子就被鱼鳖虾蟹吃了,你还吃Seafood?好,暂且这样也好,在人世间吃了不少Seafood,让鱼鳖虾蟹也替TA们的祖父辈们解解食身之恨,也算是求得一个阴阳平衡。更何况,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动物的灵魂而已,肉身与我已无任何关系了,还在乎谁吃谁?

其实最最实际的是,可以少占一片土地做墓地,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地。二十年前,退耕还林,绿化祖国;现在退林还耕、保住十八亿亩土地红线、保证14人的粮袋子。无论怎么说,减少一片墓地就是为子孙后代做贡献,亡灵怎么能与活人争地皮呢?关键是可以省一大笔钱呢。

当然,这得需要一定的条件。找个时间,去找一个捐献机构签个无偿协议,但条件是:可以「尽量少给鱼鳖虾蟹留点」、但要承担邀请我的亲属(如果他们愿意去且身体允许去且有时间去)一起撒向大海的义务。

不过,还有一点必须要协议清楚,那就是在撒向大海之前,要留出两小份来,一份撒在姥娘姥爷的墓地前,另一份撒在......永远守护、陪伴着他们,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因为,我知道:

他们,在天堂看着我,

我哭,他/她们也哭;

我笑,他/她们也笑。

末了,想起了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最后,抄一段谚语于此,做一个「静」思的结尾吧!

for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

and a time for every matter under heaven;

凡事有定期,天下万物皆有定时。

a time to be born,and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plant,and a time to pluck up what is planted;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收成有时;

a time to kill,and a time to heal;

a time to break down,and a time to build up;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

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a time to weep,and a time to laugh;

a time to mourn, and a time to dance;

哭有时,笑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a time to throw away stones,and a time to gather stones together;

a time to embrace,and a time to refrain from embracing;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也有时;

怀抱有时,不怀抱也有时;

a time to seek,and a time to lose;

a time to keep,and a time to throw away;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

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a time to tear,and a time to sew;

a time to keep silence,and a time to speak;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

静默有时,发声有时;

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hate;

a time for war,and a time for peace.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

争战有时,和平有时。

附:清明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省级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喜将“所见、所闻、所思”磋为文字,先后在微信公众号《宋老随笔》和凤凰网山东专栏《老宋漫语》播文至今,以飨读者。

凤凰网山东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