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济南神通寺
千年古刹——神通寺
神通寺,古谓朗公寺,始建于东晋初叶,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最早的佛教寺院,从东晋到隋唐一直是山东的佛教中心。这所千年古刹,位于历城区柳埠镇。
柳埠,是济南通泰安古道的经由之路,位于锦阳川北岸。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翠,风景幽美,气候宜人。柳埠东北2公里许,有青龙、白虎二山,夹谷相峙,此谷古谓金舆谷,后称朗公谷,谷南口横亘一座青翠的高山,古称金舆山、金庐山,亦叫金驴山,现谓金牛山,成为朗公谷之天然屏障。山下有一条河流,由东向西,古称玉水,为锦阳川之支流。青龙、白虎、金牛三山,《水经注》称为琨瑞山。神通寺就建在这重峦叠翠的琨瑞山谷中。
神通寺及其兴衰
神通寺,隋代之前称朗公寺,以其创始人朗公而得名。僧朗,俗姓李,是佛图澄的高徒,他原在关中讲说佛经,后来山东,在泰山南北,齐鲁大地,宣扬佛法。据北魏郦道元撰写之《水经注》载:“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泰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于此谷,因谓之朗公谷。故车频《秦书》云:“苻坚时沙门僧朗,尝从隐士张巨和游,巨和常穴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周…… ’即此谷也。”关于琨瑞山,《岱览》云“在泰山东北四十五里,旧名金舆山又名金庐山。”《山东通志》云:“金庐山在历城县东南八、十里,山下为朗公谷。”
南朝梁慧皎撰写的《高僧传》云:“竺僧朗京兆人,少而游方,问道长安,还关中,专当讲说。……以伪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移卜泰山,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忠后为苻坚所徵,行至华阴山而卒。朗乃于金舆谷琨瑞山中,别立精舍,……内外屋宇数十余间,闻风而造者百有余人,朗孜孜训诱,劳不告倦。秦主苻坚钦其德素,遣使衬遗。坚后沙汰众僧,乃别诏曰:‘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琨瑞一山,不在搜例。’ ……燕主慕容德钦朗名行,给以二县租税,其为时人所敬如此。”
数斤,缋绫三十疋,奴子三人。后燕主慕容垂赠送官绢百疋,袈裟三领,绵五十斤。南燕主慕容德统治了山东一带之后,为得到朗公的帮助,致书朗公:“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使者送绢百疋,并假东齐王,奉高、山茌二县封给。书不尽意,称朕心焉。”朗公在答谢信中说:“僧朗顿首……贫道味静深山,岂临此位?且领民户,兴造灵刹,……。”此时的朗公,已成为一名政治和尚,成了辅佐南燕的国师。从唐房玄龄撰的《晋书》中得知,慕容德在山东南部的进军中,得到了朗公的帮助,而朗公也在慕容德大力支持下,使朗公寺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山东佛教也有了更大发展。《续高僧传》云:“燕主以三县民调用给于朗,并散营寺,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此时,朗公寺已成了山东的佛教中心。
朗公之后,寺院由朗之高足僧意任住持时,寺中有高丽像、相国像、胡国像、女国像、吴国像、贷宗像、昆仑像,如此七像,并是金铜,俱陈寺堂。此时之朗公寺真可谓盛极一时。直至北周保定(公元561年)以后,在周武帝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中,朗公寺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洗劫而一度荒废。
隋代,文帝杨坚“专弘佛教,开皇伊始,广树仁祠,有僧行处,皆为立寺”。此时,朗公寺又获得了发展。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杨坚因“通征屡感”故曰“神通”,便勒令将朗公寺更名为“神通寺”。神通寺最早住持是高僧法安,他曾随文帝至泰山,其神奕色采,酷似其祖师朗公。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文帝勒令杨广之子河南王为神通寺檀越,兴工恢复。在皇家的直接支持下,神通寺又有了相当规模。
《泰山道里记》云:“琨瑞山西北为神通寺,……其制门阁两重,北为大雄殿,东曰伽蓝殿,西曰达摩殿,北为千佛殿,圮;北为方丈,东为禅堂,又北为法堂,两翼斋廊。寺西,地敞豁,旧有藏经堂,转轮藏,钟鼓楼,圯。又东一台,有四门塔,极崇丽,皆石为之。塔前古柏一株,传云汉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文帝送舍利于30座寺院,令建灵塔。勒令高僧法瓒送舍利于齐州神通寺并其为该寺住持。现今保存的四门塔便是仁寿年间往神通寺送舍利所建之塔,至大业七年落成。此塔依山扼谷,巍然屹立,为寺院增添了庄严的气势。
盛唐时期,神通寺顺时应势,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据唐《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寺立以来,四百余载,……天下崇焉。”又说:“三度废教无敢撤,塔寺基构如其本焉。”
经过唐宋五代的社会大动乱以后,神通寺便走向衰败。金代末年,狼烟四起,神通寺地处战场,破坏尤甚。
元代中叶,随着释教的兴盛,神通寺又重新得以恢复和发展。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敬公碑》云:“即得大殿、旁庑、僧舍俱一新之……侣众盈千”。此一期间,其下属寺院多达27处,除临近的涌泉庵、九塔观音寺之外,北到河北灞州,南至邹县、滕州,连孟子亚圣庙也皆属其下。可谓盛极一时。
从元至明,未经多大变动,明成化年间,佛教盛行,在位居济南的宪宗之弟德王朱见潾的提倡下,神通寺再度得以发展。据明弘治乙卯年张天瑞《神通寺纪略》碑文载:“……面山曰金舆,桥梁曰通圣。东一台,台之上有浮图,为门四,为方五。西一台,台之上有钟鼓楼、转轮藏,殿凡若干楹,相传为古戒坛也。尚有大殿二:一以供佛及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一以供五百阿罗。天王殿四楹。伽蓝、祖师二殿亦如之。殿之后为方丈,左为禅堂,又其后为法堂,两廊翼列。方丈之左右皆以筵宾客、居徒众。……”
天启(公元1621年)以后,随着明王朝的危机四伏,神通寺也再度衰败下来。
清朝乾隆年间,寺院住持兴寿和尚,无视佛祖之清规戒律,“放荡淫逸,无所不至”,将寺产大肆挥霍,当卖土地近三百亩,盗卖树木不可胜数,神通寺愈加败落。
历经1600多年,神通寺几经兴衰,今尚保存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成了后人研究佛教在山东的发展史、研究古代佛教文化、雕刻艺术、美术、建筑等丰富的实物宝库。
相关专题: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