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成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济南名泉
了解泉水地理
济南地区的泉水属于岩溶泉类型。岩溶大泉及泉群的发育是我国北方温带岩溶区突出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特征之一。济南的泉水及泉群,以其众多的泉点、丰沛的水量、优异的水质、以及壮观的喷涌景观,成为我国岩溶泉的典型代表。数以八百多处的泉水疏密有致地分布于济南各地,赋予济南的山水以鲜活的灵气和迷人的魅力。
济南市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黄河及小清河一线是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区的交界。与济南泉水形成相关的地区主要是黄河、小清河以南的辖区范围,这一地区属于泰山山地的北部,泰山本部区及主峰玉皇顶(1532m)即在本区以南。受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本地区地势为南部高,北部及西南部降低。南部山地海拔高度在800~ 988米,往北地势逐渐降低,至济南—章丘市区的山前地带,降为50~20余米。西南部的平阴境内,地形上为泰山山地西南余脉,山体海拔在400~100余米,山前地带海拔90余米。总体看,济南市黄河以南地区呈现为一个大致自南向北由海拔800~900余米降至90~20余米的倾斜地形面。
济南市黄河以南地区,地貌上可分为中小起伏侵蚀低山、剥蚀丘陵、平原三种主要地貌类型区。中小起伏侵蚀低山为海拔高度大于500米,起伏高度在500 米至200米左右的山地(起伏高度指山地中山顶或山脊与其顺坡向下临近的河谷或山谷底的高差);剥蚀丘陵则是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的山地;本区的平原主要指的是南部山地山麓地带至小清河、黄河之间的平原面,为多种成因造成。
济南市的河流分属黄河和小清河两大水系。黄河和小清河干流皆横贯于济南市区北面。黄河由于淤积,形成所谓“地上河”,因此,济南市区及章丘市虽紧邻黄河,却是属于小清河流域。属于黄河流域的地区包括历城区南部、长清区及平阴县。玉符河与小清河的分水岭为区内最重要的一条水系界线,即黄河流域与小清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此分水岭南自历城区枣林以东的四界首山,向西北辗转经过里子村、黑龙峪、兴隆山、大涧沟、党家庄、王府庄一带,直至睦里庄。
良好的岩溶含水层、完整的地下水汇流和富集系统、以及有利的地下水出露条件,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成因类型多样、水量水质俱佳的的泉水景观。泉水的动态特征则是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现代城市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泉群的演变更敏感地体现出人类活动与自然景观的密切关系。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泉的形成和分类
济南市在重新审定七十二名泉的同时,从地理和旅游的角度划分了十大泉群。它们是:济南市区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以及市区以外的济南东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百脉泉泉群,历城彩石玉河泉泉群,历城柳埠涌泉泉群,长清万德袈裟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均属广义的“济南泉群”。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划分,以趵突泉为代表的市区“四大泉群”实际是一个泉群,属狭义的“济南泉群”。它们同一个水源、同一个补给区,统称“趵突泉群”,其补给区称“趵突泉泉域”。柳埠涌泉泉群和万德袈裟泉群位于市区“四大泉群”的补给区,即趵突泉泉域,各个小泉子彼此没有水力联系,两个小泉群之间也没有水力联系,但这些泉水沿河道渗漏,最终流向市区泉群。
以白泉为代表的济南东郊白泉泉群,也是同一个水源、同一个补给区,其补给区称“白泉泉域”。彩石玉河泉群位于白泉泉群的补给区,即白泉泉域,这些泉水沿河道渗漏,最终流向白泉泉群。因大量开采,白泉泉群常年断流。
以百脉泉为代表的章丘明水泉群,其补给区称“明水泉泉域”。该泉域地跨淄博、章丘两地,其类型与趵突泉、白泉泉群和泉域完全相同,同属济南市三大泉群、三大泉域。
以洪范池为代表的平阴洪范泉群,位于长城岭以南,地表水地下水自成体系,皆流向大汶河,其泉群类型与历城彩石玉河泉群相同。洪范泉水并非直接流去大汶河,而是沿途渗漏,补给孔村—孝直水源地,亦即石横电厂水源地。
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头
地下水从固定地点自然流出地表就叫泉。井也是地下水的露头,地点固定,但不是天然露头,也不流出地表,不能叫泉。河道出现明流地点不固定,丰水期出现在上游,枯水期出现在下游,虽是地下水天然露头,但不叫泉水,而叫河水。河槽或岸边常年流水的固定点也叫泉。天然的湾坑或水塘,水面与附近地下水位相同,但肉眼看不出流动,仍不叫泉,而叫“湾”或“塘”。有人会
相关专题: 济南泉水节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