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边界问题对谈
2015年03月13日 15:13
来源:艺术中国
(编者) 彭锋:舒斯特曼先生同意潘公凯先生关于艺术与生活边界的观点,认为边界并没有消失,但是在舒斯特曼的理论中,更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艺术对生活的强化。舒斯特曼先生倡为美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互动,公凯先生又提出实用主义与生活儒学的互动,我都非常赞同。
而潘先生却认为,在中国的文脉里,重要的不是意图,是艺术过程。这个过程里有没有愉悦,愉悦不是由意图产生的,你会突然有愉悦。艺术经验和艺术过程是更重要的。具体说来,对潘先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经验里面感到的愉快和这个过程本身。而这个过程呢,可能是不受意图控制的。比如我特别想画好画,但是没画成;比如我可能没有那个意图,却反而画好了。潘先生强调就是过程和经验的重要。过程和经验当然和意图有关,但它有可能不受意图控制,可能是偶然得到的一种状态。对舒斯特曼而言呢,过程和经验也很重要,但无害于意图的重要。意图是最起码的边界。这个意图,并不是说,我“想”做艺术,这个“想”本身就是一个边界。其实还包括一系列的行为,比如说你去工作室,准备墨和纸,这些都可以看作你的意图的一部分,就是说这个意图不光是想法,还包括整个的一些准备。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确定:意图,就是一个边界。但是它不是好的艺术作品和坏的艺术作品的边界,你要做艺术,现在想做艺术,成功了可以做成好的艺术作品,不成功就是一般的艺术作品。
是艺术或不是艺术,要凭借意图,要有更强的感受,但并不是所有的强化经验的东西都是艺术。比如考试,经验很强烈很集中,但它不是艺术。除了上述那些条件之外,还应有一些其他的条件,才能把艺术与非艺术区别。但是在舒斯特曼所有的理论里面,他从来不给艺术下定义。因为一旦这样做,就使得什么是艺术和什么不是艺术截然分开,这其实也不可能。他批评这样的“包装理论”的原因,是他认为这个边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他批评丹托,也是因为丹托试图给出一个定义,让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非艺术完全区别开,而他却看重不同的条件。比如说,一种很强烈的经验可以决定这个是艺术,这个不是艺术,但是,光有强烈经验的东西并不全是艺术,所以除了这个条件之外,还有第二个条件,比如潘先生刚才讲的愉快,加在一起,又有强烈的经验又愉快,它就更接近艺术。当然还有其他条件,比如说跟生活疏离的关系,不紧密相关,不直接相关,这都是条件。紧密或直接相关,比如战争,它是很强的很重的,而艺术对生活的后果是轻的。
张汝伦:讨论艺术的边界问题实际就是讨论艺术和生活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因为其关键概念“艺术”本身并不是完全自明的。虽然讨论问题的中美两位教授都明了“艺术”不等于“艺术品”,但在对话时给人的印象好像还是免不了有时会将它们混同。这且不说。“艺术”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根据二○○三年出版的权威的《牛津美学手册》,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内在“开放的”概念,即它本身的意义边界是不确定的,因此,它始终根据种种充分、必要的应用条件来抗拒定义,规定它是徒劳的。此外,它究竟是一个评价性概念还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讨论艺术的边界岂非无谓之举?当然不是。反对“艺术”有确切定义的人根据的是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但他们也不能反对我们可以有意义地使用这个“概念”,否则所有关于它的观点都是无谓的。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