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自开商埠:济南惊世第一步 新式教育兴起

新式教育的兴起,要求有一支能传授近代科学文化的教师队伍。地方当局据此要求凡是中等以上学堂的大多数教师,应当由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担任,1904年,第一批山东官派留学生从济南踏上了负笈东渡的旅程。为了弥补本国师资力量的不足,济南许多新式学堂还特意聘请外籍教师来济南任教。仅1907年,济南已有16名外籍教师在高等学堂任教,主要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这些外籍教师的聘用,表明走向开放的济南人不再沉湎于“礼仪之邦”的历史光辉之中,而是勇于抛弃根深蒂固的“华夷之变”的落后观念,以拿来主义的眼光主动接受西方教育的熏陶。急于扩大基督教在华影响的传教士们也早已注意到教育传播的巨大作用,1902年6月,英美基督教会在济南成立“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这是济南第一所基督教会大学。这所教会大学于1917年与潍县的广文学堂和青州的神学培真学堂合并,组成“私立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因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完善,而和北京的燕京大学和苏州的东吴大学等教会大学齐名海内。

在封建的中国,女子不是深居闺中便是周旋于灶台,无缘和男子一样享有正规教育的机会。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使“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落后观念受到巨大冲击。1904年,历城县令王伯安在后营房创办了南关女学(后改称第一公立女子学堂)。短短一年时间,济南先后出现了三处私立女学堂。女子教育的创立,使以往没有受教育机会的妇女开始走进了学堂。民国以后,还在女子蚕业讲习所和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并于1918年创立私立女医学校等一批职业性女子学校,同时,部分学校也开始允许男女同校。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状况的变迁出现在孔孟之乡的省会,足以说明济南人开始抛弃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接受男女平等的新思想。

具有重视教育传统的济南人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普通学堂教育成果,而是更注重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开埠的济南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专业技术教育便在济南应运而生。自1904年后,山东法政学堂、农林学堂、高等农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高等工业学堂、高等商业学堂等专业学校纷纷建立,这些专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为济南工商实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15年,济南设立了社会教育经理处,在城内设露天学校18处,入学学生为普通市民及无缘入正规学校的青少年和外地进城务工者。社会教育经理处的出现可谓开济南社会教育风气之先,有识之士起而仿行。统计这一时期济南私立社会教育机构,有武术传习所、通俗教育研究会、通俗教育讲演所、评书词曲社、农民讲习所、易俗社等。此外,1905年,时樾生在济南创办盲哑学堂,采用新字母教学,此为济南特殊教育之始。1915年,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开设蒙养园,招收4至7岁幼儿,从此济南有了新式学前教育。在开埠后十年当中,济南成为学校众多、教育种类齐全的文化城市,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少见的。

面对丰富多彩的近代文化,济南市民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1904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怀恩光等人将青州博古堂收藏的标本模型图表迁往济南。并在南关山水沟耗资20万元建了一所标本陈列馆——广智院。这是济南第一座博物馆。广智院陈列标本、模型万余件,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人文等诸学科。这个博物陈列室开放后,参观者甚为踊跃,每天达400人以上至千人内外,节假日最多一天达5000人。广智院的建立可以说是济南科普教育的开端,它对开阔人们的眼界,改变社会陈旧习俗和风气,传播新知识、新文化具有重要启蒙作用。1909年,新落成的山东省图书馆也附设了博物室和金石收藏室,不仅向市民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使深藏于密阁之中的文物得以与公众相见,而且展现了济南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成果,使市民树立热爱乡土的观念。

济南市民的强烈的求知欲呼唤着图书的流通。1909年,地方当局在大明湖南岸,仿照著名藏书楼宁波天一阁的建筑样式建立了山东省立图书馆,济南从此有了自己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在济南的出现,使得济南在科学普及和知识传播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图书出版在济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官印私刻图书业十分发达。城市的开放扩大了济南市民的视野,也推动了近代济南出版事业的发展。1904年,济南出现了采用西式铅印石印方式印刷图书的明溥书局。1907年,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在济南设立分馆。自此济南近代图书出版事业开始走向繁荣,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在散发着油墨气味的书籍中接触近代思想文化。

社会公众对时事的关注,使新闻传媒在济南应运而生。1903年6月,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创办了济南最早的报纸——《济南汇报》,作为地方政府的官方报纸。由于民主思潮的兴起,创办报刊在开埠后的济南蔚然成风。从1904年至1911年,《济南报》(后改称《济南日报》)、《官话日报》、《白话报》、《山东国闻报》、《齐鲁公报》、《法政杂志》、《益闻新报》、《济南捷报》等报纸杂志在济南创刊。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扩大报刊的影响,济南还出现了阅报所和发报处。1905年,济南官报主笔李明坡在布政司街设立了阅报馆,备有本地和外埠报刊,市民可随意翻阅。

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特定的视角反映了济南社会文化在欧风美雨中发生的新旧嬗变,而且推动济南社会时尚、风气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开放化,在社会阶层中普遍产生了移风易俗、趋新思变的精神推动力,使久被专制思想压制的传统文化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得以吐故纳新恢复生机,在向现代文化转变中重现光辉。

民俗篇:看电影,打篮球,洗热水澡,吃西餐,民俗变革于无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济南市民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民俗文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不蕴涵其中。济南开埠前后,济南的传统民俗中即融入了外来文化的气息。与思想意识形态相比,民俗表现得更为生动具体,就在这青萍之末的日常细节变化中,更能折射出此时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已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西服渐渐出现在近代济南市民的视野中。一些曾经出洋留学的人,开始穿上西服革履,周旋于中外交往之间。另一些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也逐渐换上西服。尽管大部分商人仍穿长袍马褂,但裤子却已经仿照西式裤样、采用西式面料。同时,西式礼帽在济南商界十分流行,脱帽致礼也渐为日常交往所认可。辛亥革命后,象征国内民族压迫的辫子从男性的头上消失了,商人和知识分子多留分头和平头,而下层市民则流行光头。由于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许多青年女子特别是女学生纷纷剪去发髻,代之以齐耳短发或双辫。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纷纷解开贻害千年之久的裹脚布,昂然放足行走于街衢。体现女性身材美的旗袍和裙装也在济南妇女中十分流行。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济南 教育 自开商埠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