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国产乳企液奶酝酿12月涨价 外资窥探市场已久

2013年11月22日 14: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欣瑜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国产乳企液奶酝酿下月涨价 外资窥探市场已久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2日讯(记者 张欣瑜)近日,三元在官网上发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公告,公告称自今年12月,也就是下月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8%。蒙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涨价打算。伊利方则也表示,需要调整产品价格应对原料上涨压力。

国产乳企嚷着涨价,日本明治高调杀了个回马枪,宣布携低温牛奶和酸奶产品重回中国市场。有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4月份,日本明治投资建厂,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

奶慌侵袭 液奶价格一路高歌

三元在调价公告中表示,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涨幅逼近50%,而且仍在持续上涨。其他原辅材料,如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上涨,三元无法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高效生产运营等内部措施消化全部上升的成本。同时,蒙牛方称,近期有调价计划,但幅度并未透露。

伊利方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食品类消费品对原料成本变动最为敏感,乳制品原辅料尤其是原奶价格的持续上涨势必推升终端产品价格,这是整个乳制品行业必须正视的现状。伊利也需要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应对这一状况。

今年9月以来,国内中低端液态奶纷纷上调价格,部分地区缺货严重。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规模奶牛养殖业未快速发展,个人养殖业不被提倡,导致国内奶源一直很紧缺。加上今年天气高温湿热,导致奶牛产奶量下滑明显。而新西兰奶制品部分被禁,导致国内奶源全面紧张,乳企为了利益最大化,生产高端乳制品,中低端液态奶的产量下降,导致国内部分地区缺货。

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称,按照乳业市场调节规律,从生鲜乳价格上涨周期、全球原奶产量、2012年牧场建设数量和2012年奶牛进口数量这四项行业指标来看,牛奶供应在四季度初已经开始恢复,"奶荒"的周期即将过去。但多少业内专家表示,奶慌阴云或十年不散。

明治高调回归 外资窥探中国液奶市场潜力

时隔一个月,日本明治宣布将于2013年12月1日起,在中国华东地区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开始销售市售型低温牛奶、酸奶。并将2020年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目标定为7亿元。为了完成目标,明治计划开拓零售店和酒店等渠道、以及学校、幼儿园等客户。

资料显示,2011年4月份,日本明治投资建厂,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早在2012年,资深乳业专家宋亮观察到,德国的欧德堡、德亚,美国纯美,新西兰安佳、田园,法国金章、兰特等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在一、二线城市部分超市以及网络店铺开始销售。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也着手投资进入,其首席财务官唐·穆里根(Don Mulligan)曾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他们酸奶类产品布局新兴市场的第一站是中国,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也有计划在中国生产液态奶制品。

时至今日,外资疯狂布局,建牧场、拓奶源忙得不亦乐乎。进口液奶销售数据也在不断飙涨。宋亮分析,与婴幼儿奶粉相比,外资进入中国液态奶市场有两个最主要的障碍,一个是成熟的销售渠道。随着网络购物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大批进口食品超市及专业食品店出现,让外资在华液态奶销售渠道障碍进一步弱化。

二是本土化的奶源。近两年,一方面企业自建牧场步伐加快,特别是具有外资背景企业投资奶源,并都有打算继续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另一方面,专业化的牧场企业或者家庭牧场发展很快。都让外资在华有机会获得稳定优质的奶源。

宋亮认为,外资大举进入势在必行。同时,与乳业发达国家比,国内加工企业仍在加工、包装等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国内企业目前还处在食品安全危机的风口浪尖。因此,外资企业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对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国产品牌来说,竞争不仅仅是来自内部,未来在中高端液态奶市场上将要共同面对外资品牌竞争。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外资 市场 液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