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机票黑色利益链调查:低价不低、被改签、无发票
黑票代与正规票代利益捆绑
“黑票代其实就是正规票代养活的。” 在上海经营着一家拥有二类机票代理销售资质公司的李成对本报记者坦言。
根据中航协的划分,获得一类资质的票代可以做国际机票销售代理,获得二类资质的可以做国内机票销售代理,两个等级的资质又可以分为客运和货运业务。
此前本报记者以做其下线的身份联系上这位在票代行业已经“混迹”十多年的人士。在李成看来,从最初正规票代的兼职销售发展而来,黑票代为正规票代的生存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成介绍,正规票代和航空公司合作有出票量任务,为了保证完成任务,正规票代就只能发展很多兼职做销售的下线,帮助其完成出票量,“因为要完全是我们自己做的话,根本完不成航空公司规定的数量”。根据中航协的网站,上述中航联公司本身便是拥有一二类客货运代理资质的正规票代。
时间一久,这些本来没有机票销售资质的下线就逐渐发展成了黑票代。“以前的黑票代还比较守规矩,卖给消费者的也都是从正规票代处拿的机票,只是身份有问题。”李成说,“如今不少黑票代是想尽办法开有问题的行程单或者不开行程单,拿各种有问题的机票卖给消费者。”
票代资质代办生意链
不仅仅是做无证票代有途径,要成为有资质的正规票代同样有门路。
本报记者以一家旅行社要求的身份向一家名为上海棋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了解机票代办手续如何办理。中航协网站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同时拥有一类和二类的客货运资质,也就是同时拥有国内国际机票的机票销售代理资格。
中航协认证的机票代理销售资质被称为“航空铜牌”,拥有这个资格证书后,企业就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与航空公司直接签约,以自己的名义向航空公司要求出票或者签发航空货运主单。
上海棋硕的一位董姓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要代办机票代理销售资质认证的手续,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只需要45天就能够完成。在其网站列出的申办材料中,有营业执照、企业章程、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上一年审计报告、经济担保协议等等文件,看起来流程很正规。
但中航协总部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却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航协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为办理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手续,“要是找他们办理出了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负责”。也就是说,任何声称可以办理机票代理的机构都并非正规申办渠道。
正规的票代资质申请途径是怎样的?根据中航协官方网站的认证流程,需要先注册,在其官网提交企业基本信息、投资人信息和民航销售上岗证书等一系列资料,然后等待代表处审核是否符合资质,之后相关资料送到各个地区代表处,然后企业再缴纳费用,整个过程同样为45天,但却只需缴纳2000元/年(一类)和1500元/年(二类)的会费。
李成称其有相识的同行是通过代办获得的,“因为中航协对于去申请的企业有很高的要求,很多达不到要求的就多出钱找代办帮助完善材料”。
不过要想过资质审核一关并不轻松。中航协对于申请一类国际机票销售代理资质的企业注册资金要求达到150万元,二类国内机票销售代理资质则要达到50万元。因为门槛较高,全国取得资质的一类(可销售国际票)、二类(只能销售国内票)机票代理商并不多,最多6000多家。
即使整个代办行业都是未获授权的灰色生意,却也不影响生意的红火。上海棋硕就在其网站页面宣称,其与一家名为棋硕世物航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发现后者在冒用其名义办理票代资质代办的手续。
“黑机票”乱象溯源:票代面临监管真空
尽管每天有如此多的乘客与它产生联系,但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机票销售代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行业?
机票销售代理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近三十年,但这个行业却一直充满神秘感:没有官方的权威调查数据,没有全国性的行业协会。2012年以前,这个行业甚至没有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行业交流会。
和这种神秘相对应的是,机票销售代理行业实际上很难被归类:它既不属于民航业,又不能算是零售业,只能笼统地归类到服务业这一大类中。
上海一家国内二级票代公司的老板李成就认为,票代不直接参与民航运输,不算是民航业,而最多只算是民航业的附属行业;虽然票代的销售模式听起来符合零售的定义,但其又不是零售业,另外,票代还和旅游业有着很广泛的联系。
定位模糊带来监管真空。尽管旅游部门曾针对票代开出所谓“特价票”发出过消费者警示,各地工商部门也不时对当地出现的“黑票代”诈骗进行打击。但是,由于机票销售的最终产品是航空运输,在外界看来,票代与民航业有紧密的联系,对这一行业应该负有监管责任的仍然应该是民航总局。
但2004年后,这一观念开始有了变化。当年,新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出台,要求各个部门对其负责的市场可自行调节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机票销售代理进行审批、监管的职责便被转给了中航协这一行业性协会。
中航协成立于2005年,是经民政部核准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团法人。由于1987年生效的《国内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人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在上述行政项目清理过程中被废除,中航协对票代行业的管理便仅限于有资质的正规票代,而无法对整个票代行业进行强制管理。
接收民航局针对票代行业的监管职责后,中航协唯一能做的,便是每年对票代企业的销售资质进行审核,控制全国票代的数量和质量,从审核这一环节卡住“黑票代”滋生的可能。
但各方博弈依旧很激烈。这期间,电子客票行程单诞生,票据环节的暗箱操作更容易(不开行程单或打印虚假行程单),给了票代更大的违规操作空间。
中航协副秘书长柴海波曾表示:全国机票代理企业中,正规的票代销售点仅约一万家,只占全部票代数量的10%。为此,去年上半年中航协曾下发通知,要求全国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进行年检,借此机会将“黑票代”赶出行业。
但要推行上述措施,中航协却因其机构定位而面临尴尬。根据其章程,中航协是以民营航空公司为主体,“维护行业和航空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一开始就没有票代行业的参与。航空公司与票代之间本就有利益分配矛盾,骨子里“流着航空公司血液”的中航协与票代的关系也自然紧张。
在对票代“开炮”的同时,中航协还表示将针对票代行业出台《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人服务规范》,文件是由民航局起草。在中航协看来,《规定》失效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机票代理并不是一个市场能够自行调节的行业,急需新的法规补位。这份行政法规将有力地整治票代行业的乱象,填补上这部分法规真空。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份原定于去年年内出台的文件,在传出消息一年半后仍然毫无踪影。这意味着要用法律消除机票销售代理环节的沉疴,业界还需更加漫长的等待。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