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城镇化激流中的农民:有人因排外学当地方言

2013年09月26日 15:54
来源:《决策》杂志 作者:贺海峰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梨园新村的“住房革命”

■本刊记者 贺海峰

8月15日,正值盛夏时节。梨园新村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建小院、盖偏房、装修、乔迁。

这里隶属于安徽省泗县草庙镇草庙村,紧邻303省道,东行10里即进入江苏省泗洪县境内。2010年下半年,经过统一规划,镇里决定在贺梨园自然庄基础上,兴建梨园新村小区。如今,一期131套徽派风格的居民楼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此前,这些村民住在数百米之遥的贺梨园庄,甚至两公里之外的王岗庄、小李庄。那里不仅地理位置偏僻,而且住房布局凌乱,多数建筑仍是20多年前盖的老瓦房,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多有不便。

“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一位74岁的老大爷激动地比划着双手。而由此激起的层层涟漪,仍在持续扩散之中。

村民“上楼”

这场“住房革命”酝酿已久。当地政府的初衷是,建设若干个中心村,引导周边及偏远分散的自然村住宅整合、集中到一起,使之成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

2010年秋收前夕,草庙村干部向贺梨园庄所有村民打了招呼:“镇里准备在村子南边那块地上建集中居住小区。建成之后,每家每户都要把旧瓦房拆掉,全部搬进小区住小洋楼。”

村干部透露说,小区居民楼分上下两层,每套建筑总面积为170平方米,带一个8米长的小院,总价11.6万元。

而宅基地拆迁补偿标准,则是红砖瓦房320元/平方米,大砖瓦房120元/平方米。“拆迁之后,每户都能补偿三四万元。”村干部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两个月内,所有的农户都签下了拆迁意向书。

很快,镇里便安排一家开发商,在村口省道旁边打起地基。同时,还在工地上树起了一块近三米高的公示牌,把小区的规划图、效果图、住宅方案全部挂了出来,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此举在村民中引发广泛讨论。楼房户型如何?漂亮不漂亮?实用不实用?院子能否养猪、养鸡?手扶拖拉机能否开进去?水、电、路等公共设施能否配套到位?……这些话题,时刻牵动着村民的神经。

2011年春节期间,村干部开始向村民预售新房。131套小楼,三五天内就被订购一空。

贺梨园庄共有农户80来家,其中90%以上都在小区订购了楼房。另有2户经济条件较好,前些年已在镇上安了家。还有几户,则认为“楼房太贵、家里没钱”,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这些村民将落脚何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而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是,何时才能拿到新房?村干部答复说:“快了,快了,再等个一年吧。”

从那以后,村民有事没事就到工地上去转悠转悠,看看工程进展如何,监督建材质量是否合格。一旦发现自家楼房工程质量出现瑕疵,村民总是责令施工人员及时返工,为此难免发生争执,有时甚至拳脚相向。村民认为:“这可是要住上好几十年的呀,哪能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进入2012年,小区建设进度开始放缓,尤其是主干道西侧30多套楼房,更是时常停工。开发商解释说,因为资金供应不上,周转困难;村干部则催促业主尽快交清余款;村民反复抱怨,财务不公开、不透明。如此又拖了约一年之久,工程才算基本竣工。

2013年4月,镇村干部开始主动登门,动员村民尽快拆除旧房、搬进小区,以便把腾出来的宅基地复垦种植庄稼。

然而,部分村民“上楼”之后发现,小区尚未通水,连烧饭、洗澡等都成了大问题。此外,因为没有专人负责清理,小区生活垃圾成堆,乱扔乱放现象愈演愈烈;临时公厕更是苍蝇乱飞、臭气熏天,令人望而生畏,一些村民宁愿绕好几百米路,返回旧宅子上厕所。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掉,老宅子恐怕也拆不掉。”多位村民表示。

 
[责任编辑:史辉] 标签:排外学当地方言 农民 村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