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基层法官扎根农村23年 女儿学费都靠借
原标题:基层法官扎根农村23年 女儿捡瓶子上大学
乡亲们喜欢叫他“老翟”,不太熟悉的叫“翟法官”。
作为一名法官,老翟“基层”得没法再基层了:哈拉海是吉林省农安县的一个小镇。作为哈拉海法庭的一名法官,老翟每天处理最多的就是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各种案子。
即使在这个偏远的小镇上,老翟也是公认的穷。老翟刚来法庭的时候,还是“小翟”,已经成家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四处打游击,最后还是同事老崔帮他借了个土房。搬家的时候,一对箱子,两套行李。“就这?”老崔惊讶了,你好歹也是个拿工资的人啊。“就这,日子过得不好,让你笑话了。”小翟同志脸红了。工作23年了,小翟变成了老翟,但生活质量没啥根本改善。省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看到的还是多年前盖的平房,窗户还是木头框的,喝的是辘轳井水,看的是一台老式电视机。老翟自己却很知足:“当初盖了新房装不起窗户、砌不起围墙,现在好多了。”
日子清贫,感受最深的是老婆孩子。老翟的女儿上学了,最头疼的是交学费:小学、初中时学费需要600多元,老翟工资才800多元钱;高中时,女儿学费2000多元,老翟工资虽然涨了,但也不过1700多元,老翟的老婆没有工作,这点工资维持基本生活开销都困难,无奈只好去别人家借,以后慢慢还。女儿很懂事,从不吃零食,每次上学背着书包,手里还拿着个兜子,看到路边有空瓶子、废纸壳,就捡起来留着卖点钱。
老翟和老婆秋天的时候会从村里拉回好几大袋子毛葱,晚上就用剪子剪掉毛葱的头,之后再送回去。剪一斤两毛钱,剪几百斤,能赚到几十元。女儿最大的心愿是有个MP3,看到同学们有好吃好玩的新鲜玩意,心里很羡慕,但从来不说。女儿很争气,考上了大学。从没出过远门的女儿大学报到那天,为了省钱,爸妈没送,自己到了校园。上大学的时候,女儿想申请特困补助,老师看到申请表上写的“父亲:法官”,把申请表退了回去。
老翟的老婆很理解丈夫。这名朴实的农村妇女,总是默默地站在丈夫身后,支撑着这个家。她唯一一次跟老翟红脸,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小姨子要求姐夫从法院借几辆车,老翟没同意;小姨子又提了要求,给咱妈买个3000块钱的骨灰盒。老翟犯难了:一个月工资才600元,买3000元的骨灰盒,哪来的钱?老翟看看老婆,希望她能帮自己说句话。老婆却反常地沉默了,作为女儿,她也希望老母亲最后一程走得风光点。她心底里,或许也希望丈夫能破例一次,给自己挣点面子。然而老翟还是坚持买了个最便宜的骨灰盒。后果是老婆跟小姨子回了娘家,三个月没回家。
“那三个月又当爹又当妈,滋味真不好受啊。”说起这段往事,老翟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老翟的母亲养了八个孩子,晚年患上癌症,疼痛难忍,为了节省医药费,坚持不住院,忍痛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这段回忆,成了老翟心底最难以言喻的伤痛。
不能给家人优越的物质生活,老翟也很内疚。女儿大学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时候,老翟和女儿做了一次长谈,“这些年,你们和我受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爸爸心里踏实。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要记得感恩,不要忘本。”
虽然自家经常穷得要出去借钱,但老翟经常为困难群众解囊。当地一个砖厂老板刘占东,因为经营不利,经常被起诉。一次庭审结束后,身无分文的他坐在法庭门口,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老翟掏出仅有的30元钱,对他说:“我也没多少钱,这样,我留10块,给你20,赶紧回家吧!”刘占东还要推托,老翟有点生气了:“这都啥时候了,还装什么英雄。赶紧回家,免得家里惦念。”
事隔15年,老翟参加一个朋友的家庭宴会,一个中年女士走到翟树全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这个躬是替我爸向您道谢的。我是刘占东的闺女,他经常跟我们提起你,让我们不管何时何地见到你,一定替他表达敬意。”心怀感动,事隔15年的这个鞠躬,重如泰山。
“23年来,他从没喝过当事人的一杯酒、从没收过当事人的一份礼、一分钱。”老翟之所以守得住清贫,是为了判案子的时候“腰杆硬”。工作23年,老翟调解诉前纠纷3000多件,审结民商事案件2400多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
老翟出名了,机会也多了。老翟还是坚持留在哈拉海基层法庭,做一名普通的法官。其实,在基层工作的23年里,他有多次进入县城工作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他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儿有感情。和乡亲都熟了,待着舒心;能给他们办点实事,挺好。
他叫翟树全,男,196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绥化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到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12年3月任哈拉海人民法庭副庭长。(记者 吕冰)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