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缩水 是被忽悠了吗?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解读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缩水是被忽悠了吗? “我买的这款产品到期后收益缩水厉害,买的时候咋不提前说,这不是忽悠人吗?”近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未达最高预期收益水平的情况引起投资者极大关

原标题:解读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缩水是被忽悠了吗?

“我买的这款产品到期后收益缩水厉害,买的时候咋不提前说,这不是忽悠人吗?”近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未达最高预期收益水平的情况引起投资者极大关注,也遭到不少指责。

究竟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出现不能一定保证投资收益的情况,甚至会亏损本金?那么,这一类产品并不一定能保证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这类产品,如何才能避免投资后希望落空?

在近日的采访中,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国际金融理财师毛新军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利用杠杆实现以小博大的效果,只有跟踪的标的和当初判断的走势一样,才能获得最高收益率,要选择产品,还需从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入手。

未达最高收益引关注

近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连续被曝出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再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1916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6502款。已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共有2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涉及多家银行。据银率网报告显示,3月份共有3718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2468款产品披露了到期收益数据。在披露的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中,有2457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同时还有11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有部分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甚至远远不如同期存款利率。

以过去几年发行情况来看,外资银行一直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大户”。但今年1月以来,被曝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的银行几乎均为中资银行,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加入到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队伍中。外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更偏向于挂钩海外标的,如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香港或欧美市场的股票等;中资银行结构性产品大多挂钩沪深300指数,其他标的包括港股衍生产品、黄金等。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中资银行结构性产品的占比由2012年的28.86%直线上升,至2013年已占到四成之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理财产品 收益 忽悠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