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升内贬"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现象
此外,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增发货币,美元疲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世界银行每年会使用购买力平价(PPP)换算各国GDP水平。2012年该行计算的我国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兑4.23元人民币。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采用2009年数据、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国薪资购买力时,所用的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兑4.16元人民币。2013年7月IMF发布的《2013年第四条磋商工作人员报告》认为,人民币仍然中度低估,幅度为5%~10%。
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而各种均衡汇率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假设条件往往不同、测算结果差异较大,因而上述国际机构的评估结果并不完全可信。但从这些评估结果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差距在明显缩小。2005年至2012年世界银行计算的我国PPP与同期名义汇率的比率从0.42上升到0.67,IMF对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的评估从之前的“严重低估”到目前的“中度低估”。此外,我国大中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一些日常用品的价格都逐步接近国际价格水平,一些奢侈品的价格甚至超过国际价格水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币汇率已逐渐接近均衡水平,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三)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是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外部失衡导致经济扭曲和效率损失。随着资源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减弱,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不可持续。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助于改变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回归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由于人民币升值,企业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将难以维持竞争优势,这将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如何正确看待人民币对内贬值
(一)从历史数据和国际比较看,最近十多年来我国通胀都处于较低水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曾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并未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处于较低水平。1997年至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仅1.9%,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年均涨幅分别为1.5%、3.4%、2.2%和3.3%。我国最近十多年来的通胀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之前历史时期,也低于同期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通胀水平,更低于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通胀水平。1997年至2012年,美国、英国和韩国CPI年均涨幅分别为2.4%、2.1%和3.3%。
近年来,我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上涨较快,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但即使考虑资产价格,我国的总体物价水平也并不很高。用C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中的投资品价格指数、商品房销售均价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代表消费领域、投资领域、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价格指数,用动态因子法确定各指数权重,加权得到综合物价指数。计算结果显示,1997年至2012年我国综合物价指数年均上涨2.2%,16年里仅有5年时间综合物价指数涨幅超过3%。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