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企奶农利益失衡“断奶”频现"牛劲不足"
积重难返,散户的陆续离场犹如一根根稻草,终于把中国奶业这头本已气喘吁吁的“瘦牛”压倒。
从总体上看,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2013年奶农的数量估计还要下降10%到20%。
“去年时每天来奶站挤奶的奶牛有一百五六十头,但现在只剩五六十头了。”梁利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奶站所在的旭泥板村走访时也证实了梁利娥的说法,已经养了15年奶牛的村民刘忠儿还记得当年“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的民谣,但他饲养的奶牛已从去年的13头降至目前的4头,“都是在去年开春卖的,从那时开始村里就开始大量卖牛了。”
旭泥板村奶牛养殖厂厂长侯丽锁也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去镇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开会的时候,据说尚有17000多头奶牛,结果我昨天去开会的时候剩下不到13000头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华北最大的奶牛饲养县河北省行唐县调研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县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郭连喜同时是某家奶牛小区的老板,他告诉记者,“去年时我小区还有700多头牛,但今年只剩500多头了。”该县畜牧局奶协办主任盖连义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县奶牛存栏量整体下降了20%左右。”
此前,奶价停滞不前但饲养成本不断上涨,成为导致奶农加速退出的原因。“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奶价一直没怎么上涨,今年5月份前,山东散户拿到的奶价也一直在3.5元/公斤左右,”翟桂玉告诉记者,“但是,这几年成本却在不断上涨,精饲料方面,此前颗粒料的价格在2200元/吨左右,但现在已经涨到2600-2700元/吨;粗饲料方面,去年时,去穗玉米每斤价格只有三四分钱,而今年已经五六分了,羊草、苜蓿的价格也都在上涨,散户养奶牛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
可即使眼下养奶牛比以前有利可图,散户补栏积极性依然不高。“现在奶价涨上去了,奶牛的价格也涨上去了,三聚氰胺事件刚发生的时候一头奶牛才六七千块钱,现在涨到两万了。如果自繁小牛的话周期又太长,虽然10月份之后卖牛的散户少了,但散户退出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盖连义表示。
对梁利娥而言,她的奶站如同建在“流沙上”,面对散户的不断退出,她不得不接受黯然退场的结局,“我在其他村原先也有3家奶站,但前年的时候就赔了十五六万,所以去年干脆都关了,今年仅有的这个奶站也赔得很厉害,所以很快也要关了。”
转型遭遇阵痛
规模化养殖还需完善路径
“把这次散户退出、奶牛存栏量下降造成的奶源短缺说成是‘奶荒’有点耸人听闻,实际上,从世界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其奶业发展都经历了奶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的过程。比如说,1944年美国奶牛存栏量在2000万头以上,可现在仅930万头,但牛奶总产量却从4000多万吨上升到了8000多万吨,因为单产提高了。而当下中国散户的退出放到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结构调整的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胜利所说的“结构调整”主要是指中国奶牛养殖从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型,在他看来,此次奶源短缺也是中国在向规模化养殖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阵痛”。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加强监管、保证奶源质量安全,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并逐步形成了奶企自建牧场、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三种规模化养殖的形式,“三鹿事件”发生地河北省更是从2008年10月便开始采用政府补贴和提供银行贷款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兴建奶牛养殖小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