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 探索试点股权激励
原标题:银行股权激励有望重启
已经暂停5年尚福林近日首次表态“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
银行股权激励暂停5年后,官方对这一问题首次表态“将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民营银行等各类机构涌现,如何规范和激励职业经理人的行为,避免出现短期经营行为是摆在银行业面前现实的话题。中小银行或率先获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 刘新宇) 在其他行业较为常见的股权激励机制,在银行业却因各种因素停滞不前。昨日,记者从银监会官方网站上了解到,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将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切实将高管层的个人利益与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这是银行股权激励暂停5年后,官方对这一问题的首次表态。
尚福林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是,过度注重短期效益会损害银行的长期发展。
他还要求,加快完善与风险挂钩的薪酬体系和延期支付机制,着力解决薪酬与风险不对称问题。此前出炉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核心就是通过延长绩效薪酬的支付期限,将风险成本、风险抵扣与薪酬挂钩,从而真正发挥薪酬机制对风险防控的约束作用。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顾卫平对本报记者指出,为实现可持续经营,部分股份制银行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建立风险金制度,即提取管理人员的部分薪酬,在满一定年限后,未出现经营风险方可兑现。与风险金制度的惩戒取向相比,股权激励机制更倾向于正向激励。
顾卫平认为,“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民营银行等各类机构将逐步增多,这些银行需要对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激励”,顾卫平说,而股权激励就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金融行业的经营成果和风险具有滞后性,短期的经营行为对金融企业的伤害特别大,股权激励将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利于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行为更合理、理性、可持续”。
在具体路径上,顾卫平指出,可以先从民营银行、中小银行试点做起,再逐步过渡到大型银行。
另一家曾尝试股权激励的本土城商行表示,该行曾计划推行股权激励,但后来股东层面和政策层面都存在一些阻碍,未能最后落地。
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业曾在2006年~2007年曾有一批银行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不过,随着2008年7月份财政部的一纸通知,明确规定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搞股权激励,不少金融机构的股权激励计划就此搁浅。
尚福林的这次表态则被外界认为是对即将落地的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业内观点
银行股权激励面临三大困境
困境一:国有银行高管身份判别
有银行业人士指出,多数银行背后都有浓厚的政府色彩,不少银行的管理人员具有行政级别。“双重身份是推行股权激励的一大障碍”。事实上,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就发表评论称,如果是官员身份,就不应享受股权激励待遇。
困境二:拉大银行内部收入差距
近年来,银行的高盈利水平成就了银行从业人员高薪酬。半年报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员工薪资人均达16.6万元。不过也有银行员工吐槽,高薪酬是“被平均”。而一旦推行股权激励,会否进一步扩大这种收入差距因素?有银行员工反馈,股权激励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接地气”,“最需要激励的是银行基层员工”。
困境三:股权激励会否被滥用
有银行业人士指出,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的过度激励遭到广泛诟病,一些国际知名机构也在激励机制上有所收缩。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推行更应该慎重一些,防止这一机制被滥用。
事实上,国内部分中小银行曾尝试股权激励,但高管短期经营行为仍旧突出,要走的高管也没有因为股权激励留下来。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强调,高管层的股权激励机制要跟银行的经营业绩挂钩,包括一些风险指标。股权激励一定是长期的,不能短期兑现。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