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探索试点股权激励 银行股权激励望再度开闸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原标题:银行股权激励有望再度开闸 第1财金专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将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切实将高管层的个人利益与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这是银行股权激励在2008年暂停

原标题:银行股权激励有望再度开闸

第1财金专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将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切实将高管层的个人利益与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这是银行股权激励在2008年暂停后,官方对于此项工作的首度表态,这一表态也被市场解读为股权激励重新开闸露出曙光。

2011年7月末,银监会对外发布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行中长期激励计划”。今年7月末,这份文件正式对外发布,但文件也并未明确提到股权激励计划的任何内容。因而,对于这次“意外”的官方表态,一位股份制银行的研究部人士直言,此举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公司治理改革是下一步银行业改革的核心。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利于银行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重要意义。

备战银行业全面市场化

尚福林在讲话中明确要求,要加快完善与风险挂钩的薪酬体系和延期支付机制,着力解决薪酬与风险不对称问题。

其实,包括此前出台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核心就是通过延长绩效薪酬的支付期限,将风险成本、风险抵扣与薪酬挂钩,从而真正发挥薪酬机制对风险防控的约束作用。但相比之下,股权激励计划解决这一问题更为有效。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短期激励比较充分,比如资产回报率、资本回报率等考核指标上来了,收入就能跟着上来,但是中长期激励普遍不足。这导致很多人行为短期化。为此,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股权激励要把短期和中长期的指标相结合,而且必须是一种长期激励。它不仅可以促使银行产生活力,也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银行经营层面来看,现在银行业是高盈利的行业,这种盈利一方面跟银行业高管和员工的自身努力有关,也跟银行业的利率没有市场化和门槛高有关。下一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银行业准入的降低,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竞争的层次也将升高”,郭田勇表示,他认为,现在探索股权激励制度,也是为未来银行业全面的市场化经营做准备。

“双重身份”仍悬而未决

股权激励计划曾一度暂停的主要原因与国有金融机构高管的“双重身份”不无关系。由于国有银行高管均属于“中管干部”,身份亦官亦商。在金融业,高管拿高薪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政府工作人员,高薪又缺乏制度依据。因此,从有银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开始,争议声就一直伴随左右。而即便是现在,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郭田勇也坦言,现在国有银行的部分干部仍然是官员,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银行家阶层。尽管他也认为,股权激励有助于银行高管更加投入的工作,但其中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另一位银行人士也表示,“双重身份”不解决,股权激励很难做。其实,从未来更加健康的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上,更多人建议银行要能够出现一批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和职业银行家。

在此前的经验中,有些银行的股权激励计划是针对高管层的,有些是针对员工的。一位曾经在监管机构工作过的人士认为,要做好股权激励,必须将高管层和员工的激励计划结合起来。

一位研究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实行股权激励的薪酬体系中,必须确定综合的业绩考核指标。只有在达到约定的业绩目标时,激励对象才能行权。

郭田勇也认为,高管层的股权激励机制要跟银行的经营业绩挂钩,包括一些风险指标。股权激励一定是长期的,不能短期兑现。 (上证)

相关新闻:

标签:股权 银行 薪酬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