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呈两难 期待积极就业政策的红利
原标题:期待积极就业政策的红利
近年以来,临近毕业季都会迎来各种关于就业困难的声音,而在入学季也有不少人为未来的求职纠结。中国的就业市场仿佛成了一个老大难,一方面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企业很难招到高素质的员工。面对这样的两难,昨天,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回应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为了促进就业,中国政府首先将会长期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就业市场呈现两难的局面,这种判断并不缺乏共识,所缺乏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方案。李克强昨天开出了五帖“药方”:一是稳增长才能稳就业,二是调结构才能发展服务业,三是教育培训才能帮助农民工,四是就业公平才会有希望,五是转变观念才有适合岗位。从方向上而言,这五点涵盖了就业领域的几大难点与重点,但是还要缓解就业压力,还必须转变观念,并辅之以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使这几“点”真正落到实处。
对中国政府来说,就业压力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增量问题,这是解决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刚性需求,这在全球有一定共性;其二是中国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这需要政府和市场进行协调才能缓解的存量问题,这在中国有一定特殊性。可以期待的积极就业政策也应围绕这两点下功夫,具体而言,从三个维度去释放改革红利。
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维度,在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但是我们不可能直接提供8亿的就业岗位。现在农业容纳了这大部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口,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农业的现代化更多依赖技术和机械,所耗费的人力越来越少,所以农业会持续挤出更多的劳动力。
这些人往何处去?答案是服务业,它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就业容纳器。要想大力发展服务业则需要政府持续地调整经济结构,动用产业和税收等政策。庆幸的是,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因为亚洲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平均已经超过了50%,而中国目前的服务业比重也就是40%多一点。所以,下一步应该在服务领域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上有积极的举措,比如更大力度地推动“营改增”,还有降低服务业门槛、鼓励服务领域的个人创业以及减免个人或企业所得税。
其次是市场和企业的维度,尽管政府等公共部门也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但是吸纳大量劳动人口,必须有企业来承担。企业最大的贡献并不一定是缴纳多少税收,而是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企业要想容纳更多就业人口,就需要降低用人成本,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招聘和使用劳动力。相应的,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就不能大幅提高,频度也不能更快;还有用人单位缴纳的四金比例也不能脱离实际,尤其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当然,给企业减负的同时也要求企业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就业公平,让员工体面和有尊严地劳动。
再次是劳动力个人的维度,一方面是态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领域,即使是看似很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不可能每个人都挤进政府部门做公务员,也不可能都涌向垄断国企和知名外企里,所以求职者也需要调整心态和观念,可以挑三拣四,但需要在“骑驴找马”的基础上。另外一方面是能力,用人单位有相当一部分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它不仅存在于高端的白领工作,也存在于一些体力劳动岗位,它要求有专业技能。对于个人而言,努力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是不会错的,而政府也有责任为大量缺乏技能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个人的学习需求与政府的培训服务结合,那么这就可能最后为企业提供最适合的人才。
当然,这三个维度是三位一体,需要统筹解决,而关键就在于政府,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所以,必须给各级政府官员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那就是就业状况。这样,政府许多资源和能力才会围绕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政策的红利才会源源不断释放。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