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众人寿创新五大方面积极探索新型养老业态


来源:舜网

养老产业主管部门应选择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经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市场机制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把大力发展新型养老业态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增长点,作为惠民生、促改革的新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1、转变发展理念。面对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客观现实,宜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发挥政府“兜底”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养老的产业属性,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养老业态,推动“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业态向“社会化养老”为主的新型养老业态转换。为此,要处理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关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定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互衔接,实现服务对象普遍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要处理好主体与载体的关系,鼓励民间资本作为投资主体兴建专业养老机构,支持投资主体探索发展新型养老社区等载体,增加市场供给,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公办与民办的关系,对各类养老机构一视同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行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办民营,通过承包、委托运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行机制。积极实施民办公助,通过给予建设、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2、开展综合试点。

养老产业主管部门应选择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经验。以此为依据,可考虑以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等新型养老业态为主要载体,探索设立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在财政、金融、经营模式、社会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继续为全国养老产业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需要试点、突破的政策主要有:一是强化财政支持。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各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给予新型养老业态和公办养老机构一样的免征房产税、营业税等优惠政策。二是鼓励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结合养老产业特点设计保险产品,开展相关业务,促进保单养老和实物养老融合对接。三是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允许专业养老社区租赁、销售并存,加速资金回收,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提高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探索“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等筹资途径。五是完善医疗报销制度。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在全国建立连锁全科诊所,探索把养老社区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范畴,并解决老年人医保异地报销问题。

3、加强人才培养。一是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二是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落实全科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整合基层医疗资源,为居民养老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三是建立养老机构专业人员认证、培训体系。制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等级评定制度,设立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对职业护理人员进行资质认证,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建立行业标准,提高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水平。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养老服务人员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使养老服务行业收入水平与其它行业大体相当。

4、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养老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制定总体战略,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明晰各部门职责,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养老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体制创新,建立各类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完善全科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吸引社会资本、公益基金和国外资本投资养老产业,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促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金融信息等养老相关产业发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市场机制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专业养老 全科诊所 养老方式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