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众人寿创新五大方面积极探索新型养老业态


来源:舜网

养老产业主管部门应选择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经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市场机制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发展新型养老业态遇到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合众人寿在探索新型养老业态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是新型业态,存在政策支持不多、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影响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1、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前,我国老年人少,养老院主要由国家和集体投资建设,重点解决“优抚”和“三无”老人的供养问题,养老是一种社会福利,归口民政部门管理,与之相关的业务分属劳动和社会保障、住建、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管理。特别是面对民营资本创办的新型养老业态不仅涉及多业态融合,也涉及多部门监管,迫切需要系统规划和统一监管,这使得现行体制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政策支持不足。当前,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医疗政策、投融资、土地等方面限制仍然较多。如许多地区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过程中,缺乏卫生、民政和社保部门的协调配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渠道不通畅,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很难获得医保定点资格。同时部分政策落实比较难。尽管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但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如根据有关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实践中这些政策很难落实。

3、市场定位冲突。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概念已经提出10年,但仍缺乏明确的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的性质界定及相关管理办法。一些地方公办养老机构出现“高档化”趋势,偏离“保基本”功能,甚至低价出售,扭曲养老市场价格体系,造成不公平竞争,挤压民办养老机构市场空间。

4、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全科医生、专业护理和老年家政等服务人员比较短缺,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全国现在仅有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10万人。此外,由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许多从业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频繁跳槽改行,养老服务队伍不稳定。再有,因为缺乏正规的岗前培训和资质认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极度匮乏。

5、融资难问题突出。养老产业投资回收期长,经营利润低,需要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但国内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新型养老业态发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专业养老 全科诊所 养老方式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