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边界问题对谈
2015年03月13日 15:13
来源:艺术中国
(编者) 彭锋:舒斯特曼先生同意潘公凯先生关于艺术与生活边界的观点,认为边界并没有消失,但是在舒斯特曼的理论中,更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艺术对生活的强化。舒斯特曼先生倡为美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互动,公凯先生又提出实用主义与生活儒学的互动,我都非常赞同。
我来总结一下,二位教授的讨论非比寻常:立场不同而思路相反,却能相互扶扬,避免了自说自话。舒斯特曼先生是求“应然”,承认艺术和生活有边界,却意在取消边界;潘公凯先生是求“实然”,关注艺术与生活无边界,而意在找出边界。两人都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又都充分理解对方的主张,这种对话真是益人神智。
我虽重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问题,却从不敢轻易去碰它。我得老实承认视线的模糊或思想的盲点,设疑不能自通,总觉与它隔膜。潘公凯先生对这个问题非常究心用力,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发表了专文,他的论述清晰而宏通,到了很高的水准,也是独得的理论。他曾对我讲起那篇文章,是在美国讲学期间完成的,之前他也困扰了许久,有一次参观大都会博物馆,忽然来了灵感,于是走笔行云,文不加点。我知道他的论说间或惹来争议,不过那些争议总的看来不能驳倒他。在“香港城市沙龙”的那次攻辩就很能说明问题,我没有看到特别有力的否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欧梵和张隆溪,我感到他们的发言是洞见了症结。仿佛李先生提到了本雅明(Benjamin),强调艺术的“精神”和“灵光”(aura),而张先生也特别主张“需要一点价值判断”,我想他们都是寻端见绪,说到点子上了。因此特别有同感。如果说“常态”、“非常态”的理论还需要补充什么,我觉得最终还是该考虑张先生说的“价值判断”。能不能这样说:只做性质判断而悬置价值或意义,也许就不能很周致地说明性质,也许还可能从根本上消解性质,那些“愚而自矜”、“私意妄为”,甚至“盗名欺世”,都可以“非常态”,却不能划在艺术的边界之外;同然,那件“皇帝的新衣”也一定走秀其中,凡此,都将杂流乱处,很难使人无疑不惑。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