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边界问题对谈


来源:艺术中国

(编者)  彭锋:舒斯特曼先生同意潘公凯先生关于艺术与生活边界的观点,认为边界并没有消失,但是在舒斯特曼的理论中,更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艺术对生活的强化。舒斯特曼先生倡为美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互动,公凯先生又提出实用主义与生活儒学的互动,我都非常赞同。

我知道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公凯先生已有的架构很严整了,牵缠进来可能难以熨帖,但是不是还有另外的方法?

我要向舒斯特曼先生请教的问题也基于此。彭锋教授说舒斯特曼是从杜威(Dewey)开始的,我深以为然。他的发言基本上是沿革了杜威的理论,而杜威最著名的理论就是“艺术即经验”。我看问题就出在这里:“经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要害,就是它的过程性和暂时性,它以此抗拒确定性和概念性。那么,根据不定的经验来寻找恒定的边界,会不会胶柱鼓瑟呢?是不是盲人瞎马呢?至少是劳而少功。所以,舒斯特曼先生实在厌于如此,他特意强调其“兴趣点不在追究艺术的边界上”,就是这个原因。我能理解他的想法,他讨源古希腊,批评“创造论”,甚至推尊“生物性”,勿宁是说:边界本来不存在,后来它存在了,后来又改变了,新的经验不同已往,更新的经验还会出现。经验既然变动不居,边界也该遭事制宜;它只能在动态中形成,也一定在经验中显现。既然如此,与其通过寻找边界区分生活与艺术—其实没有意义;不如通过消除边界建立生活的艺术—这才最为根本。

这不只是沿革了杜威,我还听到了罗蒂(Rorty),在大思路上还有尼采和福柯(Foucault)。其实就是循着反本质的思路瓦解那些“先在的假定”,但在反本质的外仪下,掩藏着的还是本质主义的习已成性。这里可以借用一下罗蒂的自嘲:“反本质主义通过虚构自己的元叙述,就在最后关头推了本质主义一把。”而无论如何这都很重要,它隐含并逗露出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和思想精义,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但是,具体到艺术边界问题,情形又有所不同。我们有理由质疑那种“先在的假定”(我想舒斯特曼的矛头是对准了康德[Kant]),认为它隔绝了艺术与生活的整体感或持续性,可也不能无视从古到今“艺术”与“生活”是两个不同的词,有着不可能完全重合的义涵。尽管艺术一直存在于生活里,但生活却不会因此就转化为艺术。生活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艺术并非必不可少;虽然它有益无害,却不是无所不在。认为生活是艺术或艺术是生活,强调生活的艺术或艺术的生活,同样也是可以质疑的“假定”,尽管这都是很好的假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艺术作品 框架 意图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