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中国企业的全球责任

张伟:履行社会责任真的很重要一位海外市场开拓者的奋斗哲学

从孤身一人勇闯赤道几内亚,到推动分公司的顺利落地,张伟仅用了2年时间;从最初百万项目的费力挖掘到后续亿元大单的主动上门,张伟在担任项目经理期间用工程“硬公关”为公司创下了海外发展的不俗业绩。张伟以自身在赤几的7年奋斗,演绎出了一部浓缩的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走出去”非官方编年史。这种深刻参与的本身,也是一种对企业经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海外发展的直接见证。悉数企业海外发展经历的种种,不久前归国任职的张伟面对记者有感而发,并在言语间反复提及:“履行社会责任真的很重要。”

“用工程语言来沟通”

2005年,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第四次访问北京,当时在葛洲坝集团北京办事处市场部任职的张伟敏感捕捉到了总统此行演讲中的新信息。“他首次发出邀请,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参与赤几的项目建设。”张伟说。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张伟怀揣2000美元只身一人奔赴赤几寻找商机——这在现实中也往往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走下飞机的张伟意识到,“语言不通(赤几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没有代理”、“没有具体项目信息”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在机场,靠着观察力和耐性,张伟寻找到一位会英语的当地人,初步克服了语言关;凭着一封赤几驻华大使的介绍信,张伟开始四处奔走,逐步建立起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联系;依靠在赤几和中国之间的奔波,张伟在信息获取中不断明晰着商机。对于这一切的努力,张伟始终充满信心:“积极的沟通能够带来机遇。”

2007年,“三无人员”张伟终于在赤几首都马拉博市成功拿下了第一个550万欧元的项目——马拉博城市主干道污水管道项目。这也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赤几分公司(以下简称“赤几分公司”)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不过,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由于赤几在工程施工方面使用的是欧美标准,而我国的标准与之有较大差异——这成为了工程推进上的瓶颈。面对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标准对接的难题,张伟仍然坚信沟通是推进问题解决的可靠路径。“音乐、绘画能够实现无国界的交流,工程也能够有自己的语言,可以消除彼此间的交流障碍。”张伟说,“所以我们提出,用做实验检测施工质量的方式来证明中国标准的可行性。”

此后,凡是遇到标准条款上的施工争议,双方就协商走进实验室,采样检测。用质量来说话,事实证明,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推动了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而其效应也不止于此,用张伟的话来说,“干好工程,保证质量,是一种‘硬公关’”。

工程质量成为了一张具有触感的名片。在第一个项目签署半年后,赤几当地政府将马拉博的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项目也交给了葛洲坝赤几分公司。“我们是2008年2月18日签的合同,项目金额达3.18亿欧元,按照当时汇率折算33亿人民币”。提及此,张伟仍然难掩一份激动,“这是中国公司进入赤几市场40年以来,赤几最大的由政府出资、中国公司承建的项目。”

“融入当地,做他们所需要的”

实际上,在张伟初次到达赤几时,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曾直言相告:“赤几国家不大,项目也有限。”与此同时,已有17家中国工程公司在赤几开拓着市场,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凭着不服输的态度,张伟决心勇闯赤几,打开局面。

从零开始到后发制人获得3.18亿欧元的大单,并非偶然。除去依靠过硬的工程质量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张伟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要融入当地社会,以发展的眼光挖掘当地市场的需求。”

早在2005年,张伟就推断,拥有丰富人均石油资源的赤几,经济发展会持续加快。因此,在获得第一个项目后,赤几分公司就开始着眼当地发展,将马拉博污水处理项目规划和马拉博的城市规划相匹配,提出了马拉博老城区、新城区和新建高速公路污水管网的综合建设以及与之匹配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议。在与当地政府的不断沟通中,这一符合当地发展实际需求的市场开拓获得了成功。

“融入当地”,这是一个张伟自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这一思路,贯穿于其在市场挖掘、项目沟通、工程施工、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和中方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他经常会做这样一种设问:“在赤几开展工程项目,我们衣食住行的费用从哪里来?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当地的政府、当地的百姓。”张伟认为,让中方员工都意识到这一观点很重要。“企业要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才能获得当地的支持,获得合适的机会,形成良性的发展。事实上,企业也能做到与当地社会的共同发展”。为此,他还特别以“崇尚荣誉、追求卓越、书写忠诚、不辱使命”16字,鼓励和推动中方员工带着“融入当地”的思维和视角,投入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建设中。

“有获得,也应该有回报。”在张伟“融入当地”的“哲学”中,这是“天经地义”的责任,也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道。不过,他并不看重单纯的捐款捐赠,而是给自己梳理了清晰的思路:“我们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希望结合当地社会最需要的、百姓受益广泛的和我们所能做好的几方面情况去考虑,开展一些项目。”

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落后,当地居民生活条件较差。“我们了解到,赤几没有统一的供水系统,很多地方的百姓喝水还存在困难。在这方面,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公司设备为当地民众打井。”张伟说。于是,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赤几分公司在马拉博市恩圭玛区和三木地区主要人口聚集区,无偿挖掘和捐赠了五口公益水井,同时还打造了多口便民井,满足了5000人的日常用水需要。当马拉博当地居民品尝着甘甜、洁净的井水,载歌载舞向葛洲坝人举起大拇指夸赞“chino,bién!(中国人好!)”时,张伟更加深刻地感到,履行社会责任,是海外企业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与当地社会共发展的维系纽带和桥梁。

“今年5月,赤几政府又将一个价值1.48亿美元的污水入户项目给了我们赤几分公司。”张伟告诉记者此事时,不由自主地提升了语调,神情中透着自豪。如今,已回国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国际三部总经理的张伟谈及在赤几的奋斗史,仍感慨良多。无论是挑战应对或是机遇把握,他一再肯定地强调:“履行社会责任真的很重要。”对于其中的具体经验与收获,他也表示,将利用现在更高的发展平台,推广开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责任形象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公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