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抢新三板扩容机遇加快建区域性金融中心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抢抓“新三板”扩容机遇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专访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 “作为山东省着力打造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要素正在向济南逐步聚集,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

力推济南高新区入围“新三板”

推动科技金融对接

笔者:济南高新区在推动“新三板”试点挂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鲁豫:从2007年开始,济南市即以济南高新区为主体开展“新三板”试点扩容的筹备工作,至今已经六年多时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大力推动“新三板”上市工作。

2007年,济南高新区申报了国家第二批“新三板”扩大试点园区,成立了企业上市领导小组,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深入企业摸底调查,掌握上市企业资源。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主营业务、财务指标和管理水平,将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分类排队,将560家重点资源企业列入5年上市规划,建立了资源企业信息档案库,针对企业不同状况,进行分类指导与跟踪管理。

济南高新区还专门组织人员实地学习参观中关村股份代办系统挂牌活动,参加“新三板”市场发展趋势研讨会,掌握最新政策走向,了解“新三板”最新动态,指导了“新三板”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工作。

在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企业积极上市。济南高新区每年提供3000万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上市,对申请“新三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市区财政分阶段给予120万元的中介费用补贴;同时,对企业上市改制过程中因规范企业利润、税收等形成的市区财政实际增收部分,最高可给予900万元地方财政扶持。

针对企业高管人员不熟悉资本运作及对上市存在畏难情绪等现状,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上市宣传及辅导。济南高新区编印《企业改制及上市辅导》宣传册,并在高新区网站及高新区报刊开设专栏,介绍新三板和企业上市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举办各种培训辅导等形式对企业进行广泛发动、教育,共组织培训班100多次,参与的企业达到1000多家。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专业培训,企业热情被大大激发,“想上市、争上市、早上市、快上市”的氛围已经形成,进军资本市场已成为园区企业的共识。在2009年7月6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曾经要求各个高新区把通过内核的企业上报证券业协会,此后又暂时停止受理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外的高新区的企业。在此期间,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受理20多家企业的上报材料,济南高新区企业7家,其他园区大多在一到两家。由此可见,济南高新区在“新三板”试点扩容上所做工作的充分程度。

截至目前,济南高新区已上报中国证券业协会预备案的企业7家,已完成内核或正在内核的企业23家,已与券商签约启动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上市工作的企业76家,另有110余家企业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分批启动改制与尽职调查工作,储备“新三板”上市后备资源企业460余家。

笔者:园区企业目前对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有哪些期待?

杨鲁豫:“新三板”试点园区的扩容已经成为园区科技型企业最大的政策期待,企业迫切希望将济南高新区纳入“新三板”试点扩容范围。

园区企业科技驱动特征清晰,技术创新一旦缺乏资本支持,将大大迟滞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将会耽误一批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家投资、创业信心。

对于后备企业来说,登陆“新三板”时间的一再后延首先意味着时间成本和高昂的财务成本。有些园区的企业很早就进行了改制,并且已经与中介机构签约,每年需要按照上市企业标准支付审计费用等成本,这对于处于创业期急需资金的企业而言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同时,高科技类企业的特征更是强化了时间成本的高昂,一项技术一旦在第一时间内不能实现向生产力的转化,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时间一再拖延,新的替代技术的出现更是会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济南高新区备战“新三板”长达六七年之久,企业热情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一度被激发出来,但苦熬多年,“新三板”挂牌工作迟迟未有推进。在去年“新三板”扩容之时,企业再度燃起希望之火,但最终济南高新区仍未能纳入扩容之列。如今,后备企业对“新三板”政策高度关注,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会接到拟挂牌企业负责人电话咨询,但截至到现在,我们给出的答案都让企业负责人感到失望。由于政策不能及时兑现,政府信用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去“新三板”挂牌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从企业、园区实际发展需要,还是避免政府失信于民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能够尽快将济南高新区纳入“新三板”试点扩容范围,加速园区科技资源与资本对接,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走向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助推中小科技企业腾飞。

转自2013年5月14日 中国证券报

相关专题: 济南区域金融中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区域性金融 新三板 济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