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京杭运河枣庄段:为民族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中国枣庄

京杭运河枣庄段(泇运河),明万历年间作为集国家之财力,“以通咽喉”(1)的工程,自开凿通航400多年来,河道通畅,对于保证漕运,促进南北方物资商品流通,发挥了主航道的作用。

(四)促进了枣庄运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枣庄段运河作为运河的重要区域,积淀了丰厚的运河文化。运河水工设施、台儿庄明清古民居成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南北方文化交融,促进了枣庄运河文化繁荣及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变化。

1、对人们的意识、社会风气产生强大影响。枣庄地区历史上“固鄙小县,当鲁与齐楚之交,……其质直怀义类鲁,其宽缓阔达类齐,其轻剽任气类楚。”明以前“人情简朴,务稼穑,士亦循循慕学有古风”,是传统的封闭的农业社会。漕运的运军、商船来往于运河,商品物资交流,一些商贩来时很穷,不几年,竟然能和官员一样富有。受到经商的影响,出现了“民弃本业”的现象,使人们的“居士知好义,民重农桑”(20)的传统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2、社会生活物资由仰外,变为依靠运河外销煤炭及农副产品,呈现商业文化的趋向。这里过去是“五谷一熟可饱数岁,日用所需皆仰给于外,盐则多山右(山西)人,京庄洋货则多章邱人,烟杂货则多福建人,酒酤杂粮则多直隶人”。而通漕运后,“本地所有麦豆及煤炭诸物亦得善价,而行销数千里”。所产的菘(大白菜)姜运销江淮,尤有名气的枣、梨、柿饼、山楂、落花生行贩江、湖数千里,都获得厚利,甚至获利数倍。运河便利了物资流通,人们增强了商品经济意识,大量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有的负贩为生,有的南方商人重价收购, “邑之商民皆得衣丝帛、食粱肉,安于富乐”。(21)

3、清末,中兴公司的兴起,出现了“开放性”文化。枣庄地区的中兴煤矿公司开矿采煤,依靠运河,从一群土窑到官督商办,吸收外资合营,招股集资,发展成为独资经营的民族工业。为增强竞争力,又大量引进德国的先进机械、技术人才,派专业人员到欧美考察、学习,吸取西方经营管理经验,形成了煤炭生产、运输、自销、代销的生产经营系统,这既呈现了“开放性”文化,又是现代型的商贸文化。

4、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在原传统民间文艺“乡村亦多竹马,秧歌诸戏,金鼓喧闹,盖有乡傩之微意”(22)的基础上,文化交流与兴起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渔灯秧歌,运河花鼓、运河号子、四句腔、高派山东块书等丰富多彩的曲艺。起源于枣庄地区的柳琴戏,既有鲁南地方戏曲的内涵,又有运河号子的特色。去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原称拉后腔、拉魂腔。北路、中路柳琴戏分别源于滕县、峄县。早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戏曲锣鼓统子已在滕县相当流行,嘉庆年间,滕县苏楼苏金某,苏金门家资富裕,兄弟二人赴省应试贡生未中,回家惆怅,组班演唱锣鼓统子,自相取乐,由民间文人发展成为民间艺人。其后又自制第一把柳琴伴奏演唱,此时锣鼓统子,已演变成拉后腔。中路柳琴戏在嘉庆年间源于峄县运河北岸的陶官附近(现属我市薛城区),民间艺人在运河号子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曲艺形式的三句半,到咸丰年间,又吸收北路唱腔,形成中路拉后腔,使用柳琴伴奏,发展成为一个剧种,传播到鲁南、苏北的运河两岸。北路、中路柳琴戏的剧情,都具有浓郁的鲁南民间生活气息。(23)

建国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枣庄段运河进行七次治理,现在仍是京杭运河常年通航和货运繁忙的重要航段,被交通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样板航道,有山东内河“门户航段”之称。在辖区航道里程93.9公里中,43公里的主航道达到国家三级航道标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台儿庄、万年闸两座船闸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2500万吨,扩建后的台儿庄复线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可达5000万吨。

1997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建设沿运经济带,之后,又制定规划、开发建设沿运经济带、文化带、风景带、旅游带。台儿庄、峄城、枣庄、滕州的四港四区建设已形成规模,目前,滕州港已成为京杭运河第一大港。枣庄的煤炭、建材经枣庄段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江浙沪等南方沿运城市,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能源、建材。滕州对濒运河的湿地进行开发,成为“红荷湿地”自然景观带,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它融汇了运河文化,渔家风情等多种景观;台庄镇的“京杭运河水工设施”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保护和发掘人文遗产,利用和开发自然风景资源,积极推进枣庄段运河的经济带、文化带、风景带、旅游带建设,使之成为山东运河、京杭运河的最具有生机、活力的航道。 (枣庄运河文化促进会 褚庆方)

二○○七年八月

注释:

注释:

(1)《山东运河备览》

(2)乾隆二十三年《峄县志》

(3)、(4)、(5)《山东运河备览》

(6)、(7)、(8)《明史河渠志泇河》

(9)、(10)、(11)《山东运河备览》

(12)《四库全书泇河》

(13)《山东运河备览》

(14)《中国京杭运河文化史》

(15)、(16)、(17)、(18)光绪《峄县志》

(19)《枣庄矿发展史》

(20)、(21)、(22)光绪《峄县志》

(23)参见《枣庄市志》

(13)《山东运河备览》

(14)《中国京杭运河文化史》

(15)、(16)、(17)、(18)光绪《峄县志》

(19)《枣庄矿发展史》

(20)、(21)、(22)光绪《峄县志》

(23)参见《枣庄市志》

相关专题: 大运河重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中兴煤矿公司 靳辅 自然风景资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