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教授钟情老相机收藏 三十余部自办博物馆
国内老相机收藏
我国的老相机收藏自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但收藏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1991年,北京拍卖行举办了第一场相机专场拍卖会,激发了国内的相机收藏热,相机收藏者和跟风者激增。1994年,嘉德公司加入相机拍卖的行列,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钟表相机专场拍卖。但自1998年到去年春季,相机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甚至完全淡出拍卖市场。当下的老相机市场情况是“有价无市”,而且买卖双方没有相应的价格标准。
吴教授所收藏的相机主要是国外产的老相机,由于国内相机历史较为短暂,而国外的摄影历史悠久,影像工具开发较早。此外,在收藏古董相机的同时,吴教授还留存了自己使用过的相机,诸如海鸥120、珠江135、海鸥135、奥林巴斯等,还有最早的折叠相机等。吴思强认为,古董相机并不适合作为一项投资,作为爱好和兴趣比较合适,古董相机虽然可以保值,但其中的利润空间不大,而且价值增长缓慢。吴思强还指出,自己从没有将相机收藏作为一种事业来做,当下艺术品收藏产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并不看好。
老相机赝品多
吴思强指出,当下老相机赝品非常多,尤其是网上出售的相机,假货更多,古董相机的真假需要人工鉴定。收藏相机注重品相,但将近一百年的相机,经过漫长的转售和展览等都会对相机造成一定的损毁。作为老相机的收藏爱好者,吴思强对收藏的相机品相方面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相机的外观,机身的磨损、外壳的完整程度都会影响到古董相机的价格,特别是相机的镜头,是否有划伤和断裂等;一是相机的内部机械装置,快门的灵活度、镜头装卸准确度,以及后盖能否正常开启,胶卷转轴能否有效运行等,以上细节都需要仔细检查。吴思强称,在收藏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品相好的老相机,就会因自己没有购得好的古董相机而感到失望,但老相机与作品相比,瞬间不可再重复,相机均是时代的代表,拥有一部就可以了,作品所富含的意义远胜过相机。
在经历收藏痴迷阶段后,吴思强收藏的老相机,一部分原因是为教学服务,当下学生接触的都是数码相机,通过老相机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相机成像的原理。诸如胶卷成像,化学反应均在机盒里,没法从表面获得摄影知识,而老相机能够解释相机工作的根本原理。
摄影和收藏相机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积淀,需要运用到光学、力学、材料等多种专业知识,收藏的门槛较高。
摄影胜过收藏
除了古董相机收藏以外,吴思强还保留了较大数量的摄影底片,将自己拍摄过的作品底片做成小样儿,并对照片与底片进行编号,标注拍摄时间与地点,编辑成册。最早的摄影集制作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的底片多为黑白的,彩色的较少,吴思强所留存的影集数量近30本,约20多万张底片,均是在2004年数码相机使用以前整理留存的底片。2004年使用数码相机摄影之后,吴思强所拍摄的作品多用光盘存储,数量更大,约24000G的存量。
吴思强还精心收藏了一部电影机,并运用胶片手工制作了大量的黑白、彩色幻灯片,由于古董相机的成像原理不同于数码相机,较为简单,吴思强所收藏的古董相机大部分仍能正常使用,拍摄作品。
吴思强教授现为《中国渔业报》策划艺术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香港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城市建设》杂志社艺术总监、潍坊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也是我国第一位人文地理摄影研究生导师,中国首部《人文地理摄影丛书》的策划总编。
收藏古董相机的早期,吴思强的收入水平等经济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发展摄影还是收藏相机的矛盾状态,但对老相机的热爱源于对摄影的热爱,只有通过摄影把当下社会记录下来,才能使后人了解过往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包括饮食、习俗等。
对于吴思强而言,古董相机的收藏与摄影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老相机成为他课堂上“活的教具”,而摄影则敦促他理性的进行收藏。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