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军贸血腥拼杀:国际军贸 这门生意不简单(图)
2012年世界各国主要武器系统出口情况。(资料图)
军贸历史:政治经济交相主导
【新闻背景】9月2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联合国总部代表奥巴马正式签署《武器贸易条约》,使美国成为自条约开放签署以来的第91个签署国。
长期以来,国际军火贸易领域不存在任何限制性国际公约(除了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而联合国成员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没有武器出口审查和控制的国内程序。
《武器贸易条约》被外界形容为“有史来第一个监管常规武器交易的全球条约”,试图为全球范围内每年高达700亿美元的常规武器国际贸易制定出共同标准。
记者:国际军贸不同于一般的民品交易,它搅入了经济、军事、政治等多重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武器交易的历史脉络如何,当前又呈现怎样的特点?
杜文龙:国际军贸的发展与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发展变化是相吻合的。大规模交易或援助武器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无论在同盟国之间,还是在轴心国内部,都出现过各国成批量赠送武器的情况,这种武器装备的援助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政治同盟关系的延续,各国以武器援助的形式共同维护联盟的最高利益,这种武器援助的贸易色彩较淡,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和军事行为。
大规模的武器贸易始于二战前。一战结束后,美国国内政治长期奉行保守的孤立主义,注重自身建设,不参与欧洲列强势力范围争夺。参战之前,美国钢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具备大规模生产制造重型武器装备的能力。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美国宣布中立,在向英国大量出口武器的同时,从英国殖民地大量进口原材料,赚取了大笔战争红利。被迫参战后,美国又借助装备的巨大生产能力,将战场转变为出口市场。
可以说,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贸易的最大受益国。冷战期间,由于联盟对抗和意识形态斗争,国际军贸从经济利益为先向政治利益为先转变。这一期间军贸以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至上,完全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战略。
美苏两强都通过武器援助或低价出售向盟国提供大笔军援,比如美国研发的F-5战机,被称为国际战斗机,几乎援助给了所有美国的盟国。又如苏联的T系列坦克,被大批低价卖给盟国,其生产线也向盟国出口。这段时间里的军贸表现出突出的政治性,出现许多远离经济的非市场行为。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贸逐步向市场回归,各国在处理国际争端时,力求既能保障生存安全,又能兼顾发展利益,既能达成战略目标,又能避免发生“过激”军事行为。军贸作为一个国家军事经济活动的对外延伸与拓展,其角色定位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比如美国的军售行为,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特点。
从政治上看,伴随华约解体,美国要求凡是要加入北约的国家,都要配备美式装备,大量原华约国家换装美式装备。这一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德国政府以1欧元1架的象征性价格向波兰移交23架米格-29战机的轶事。这期间,美国为推进具有政治目标的军售行为,往往都会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行,以武器援助换取政治变色。另一方面是市场行为,其突出特点是“看人下菜”。美国武器出口定价时往往要考虑对方的钱袋大小,对于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富裕国家,美国通常会制定较高的出口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虽然美日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同盟关系,但美国“杀熟”之心丝毫不软,比如F-35卖给日本的价格是110亿日元,约合3.25亿美元,而美国自身的采购价格仅为1.5亿美元。
冷战后,不景气的国内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的政局以及北约东扩的国际压力,使俄罗斯国内发展举步维艰,国际政治空间日渐狭小。尤其是俄罗斯从苏联那里接管了70%的军队,同时也继承了1500多家军工企业、500多万生产工人。国内军火需求的急剧减少,使俄罗斯军工企业面临倒闭。于是,俄罗斯开始采取“靠军企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增加武器出口。
从另一角度看,相对于当时俄罗斯每年约50亿美元的军费,几十亿美元的军火外汇收入可谓举足轻重。俄罗斯近年来加大了本国武器研发力度,今年1月,普京在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表示,对外军售已经是一种国家商业行为,在利润方面完全能够同石油、天然气一比高低。10月14日,普京在该委员会的例会上再次强调,武器出口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要坚持向前推进。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