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自贸区:以开放倒逼改革 打造经济升级版
推动自贸区的内部因素:以开放倒逼改革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指出,自贸区肩负了四大使命,一、贸易的自由化、二、投资的自由化三、金融的国际化,四、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条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效路径。这即是实践“小政府”的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场和政府最优边界的最新尝试。
《大公报》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管治方式,确乃当前中国体制改革的最基本层次,这里不搞好其他领域的政策推行均难有坚实基础。政府既要管好市场,又不能过度及不当地干预,如何平衡甚考功夫。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十分明确,就是改革方向的先行者。
文章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被视为下一轮经济成长重要关键。过去讲优惠政策就是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而上海自贸区不是这样的概念。上海自贸区的重心不仅是金融业的大幅度开放,仔细阅读《总体方案》可以发现,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只是试验区建设的五个主要任务之一,排在它前面的还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和“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等。即使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中,金融服务领域的扩大开放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专案。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评论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到新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之前的第一轮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改革面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大力快速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蕴含着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大公报》援引王德培观点还说,推进上海自贸区背后既有现实紧迫的经济意义,也有政治上的深刻谋划,还有时代背景切换的客观反映。
文章说,此间舆论普遍认为,上海自贸区三大核心要点之一即是以备案制替代审批与核准(另两项是负面清单、国民待遇),这是对部门过度行政权力的抽离,本质上就是一次体制改革的尝试,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实现“权力要服务、监管担责任”。
王德培就此分析料高层主要有三点考虑。首先,催生市场化改革升级版。其次,以开放倒逼改革。当年是以改革促开放,如今改革动力不断衰竭,再次面临艰难的十字路口,复杂利益格局难以打破。“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排头兵”也不是白说的。其三,促进政府转型实质化——这甚至是高层力推自贸区的首要考虑。
脚下路绝非坦途
香港《文汇报》称,上海自贸区今日正式挂牌,但是挂牌仅仅拿到了先行先试的令牌,脚下的路,绝非坦途。上海市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直言,上海自贸区长路漫漫,究竟如何与国际接轨、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机制,是不小的难题。
陆红军表示,中国自贸试验区首先选择在上海,因为上海已具备国际贸易中心的基础条件,然而在总体框架下,自贸区该如何去具体实施这些细则,未来或许将遭遇到不少坎坷。“这是一场改革,当然会触碰到一些最核心的既得利益,这就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指出,自贸区的可扩展性和复制性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自贸区自身区域是否有扩展空间,28平方公里很小,现在做的很多文章其实是在28平方公里以外的。 因此未来扩张是留有空间的,主要要看试点的效果。
二是其他地方自贸区会不会跟上,主要是这一次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的力度、尺度之大,难度之高,对于现有行政机构来说都有一个消化和适应的过程,如果短期内多次复制,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工作过度负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称,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型,使其减轻对投资的依赖,转向更多创新型行业,这些步骤都是中国长期发展蓝图的一部分。但是,相对固化体制的阻力很难克服,同时在全国范围推行改革的风险也较高。于是就有了在一个特定的地方集中做出改革努力的决定,李克强选择将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试验场。
台湾《中国时报》称,上海虽开始启动自贸区,但金融自由化与目前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与机制间,存有非常大的矛盾与利益冲突、政府职能的转变更涉及利益问题,显然还需一些时间摸索才能顺利运行。
台湾“中央社”指出,不少人士认为,金融开放对大陆不可谓小事,初期开放程度多大、大陆对自贸区有多大决心,还需要实际细则公布才能知道。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