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公务接待饭桌茅台鱼翅“失踪” 高端餐饮店倒闭

2013年09月11日 12:31
来源:南都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公务接待饭桌茅台鱼翅“失踪”

“对我们来说,三公消费买茅台这块市场已经消失了”,茅台特约经销商、广州超扬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超仁说。

南都记者在一份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年初下发的通知中看到,公务接待禁止提供高档酒水,很多地方将其细化为“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在各地公务接待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的行动中,和茅台同时遭受重创的还有高档香烟和高端餐饮,而鱼翅则干脆被禁了。

没了鱼翅,没了茅台,湘鄂情关店……一直备受诟病的公款吃喝正在经历多年来最严肃的一次挑战。

“总之现在几乎是没有了”

作为茅台的省级经销商,郭超仁来北京是为了参加“国酒茅台微博酒仙会”,当晚茅台请了一些微博名人和社会名人品鉴茅台。

郭超仁说,以前茅台是不用卖的,生意都会找上门来,最高时飞天茅台53度卖到2000元以上,而当时的出厂价是619元。“那时我的电话就没停的时候,但酒却是有限的。”

2012年1月9日,深圳市两会上,市委书记王荣调侃吃喝风,“茅台那么贵,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对不会到那个价格。两个月后,国家开始严控三公消费,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茅台的日子开始难过。去年年底八项规定等出台,又进一步收紧了三公消费。中央军委的规定则更严,在《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中,要求接待工作中“不安排宴请、不喝酒”,这被外界称为“禁酒令”。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求公务接待中不能用高档酒,而很多地方将其细化为茅台、五粮液等。各地在具体执行中也有差别,河南规定省领导到基层调研工作一律不上酒,广西百色明确规定公务用餐“一律使用本地酒”。而即便没有明确规定,但因为媒体多有报道中央主要领导基层调研时工作餐不用酒水,也直接影响了全国公务接待的消费行为。

广州超扬在官网上的自我描述是:主要向广东地区各级政府、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大中型企业供应贵州茅台酒高端酒及系列酒。但在严控三公消费后,几十箱、几百箱买茅台的单位们消失了。

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今年5月曾在股东大会上透露,三公消费直接从厂房购买的占茅台销量的8%,而对经销商渠道而言,三公消费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郭超仁拒绝透露此前公款具体比例,“不要纠结于过去的数字了,总之现在几乎是没有了,我们必须转型,而且转型效果不错。”郭超仁称,去年手里大量积压,今年年初几个月最困难,但一直坚持以品鉴会等形式重新定位客户,瞄准同样很有购买力的商界精英,销量提升,现在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

茅台忽然“亲民”

“坚决避免高端大气上档次,不管你是什么公务接待,只要超标或被人举报,就可能被纪委列为典型,那就完了。”陕西省渭南市某县接待办主任说。而茅台一向被认为是公款高端消费的代表。

茅台北京一家经销商负责人表示,国家要厉行勤俭节约,想衡量政策措施是否到位,需要一个参照系,“名酒就是这个参照系,特别是茅台,我听过一个说法,只要茅台降价、茅台难卖,就能说明政策落到了实处。”但这位负责人并没有抱怨,“这个我们能理解,社会心理就是如此,你们媒体也推波助澜,不过未必不是好事,卖2000多元时我是一边开心一边担心,那种疯狂不可能持续。”

今年4月,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到茅台调研,要求茅台“实行由公务消费到商务消费、由高端群体向大众群体、由专营专卖到自主销售、由国内市场营销向国际市场接轨的转变”,还提出“要严肃政治纪律,严禁广告营销与政治挂钩,严禁商家搞政治炒作,严禁做不切实际的历史性宣传。”

去年茅台斥巨资在各省开自营店,希望平抑价格,但就在自营店开张的同期,酒价已经一路下跌。筹备开店时茅台飞天53度市场价是2000多元,计划自营店卖1519元,开店后市场价已变成1000元左右。最近媒体报道了茅台北京自营店迁址的消息——— 开业几个月,就从写字楼搬到了人声鼎沸的北京西站正对面。

以前买茅台只能到专卖店、超市等,一年多过去了,苏宁、京东、酒仙网,到处都能买到,价格还比官方指导价便宜很多,优惠后基本都在10 0 0元左右,淘宝网上出现了750元的茅台。忽然间,茅台走下神坛,触手可及。

“只是发票不能写酒”

日子难过的远不止茅台,五粮液等其他品牌也遭受了很大影响。资深白酒经理人晋育锋介绍说,据他所知,一个区域强势白酒品牌来自公款的直接采购降了三到四成,“大家都在开发商务市场。”

不过,晋育锋认为严控三公消费只是导火索,白酒产业的下滑更多还是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等正相关。

深圳的一位资深酒商则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跟经济不景气也有一定关系,但更多是因为政府‘禁酒’。”他认为,茅台的主要消费者就是政府和企业,在政府这块市场消失后,企业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很多时候企业是为了办事所以买茅台,现在官员不喝了,企业又何必多花那个钱呢?”他所在的公司今年高档白酒的销量只有以前的四成。

这位酒商说,之前一家长期合作的央企随便一个庆典就要拿高档白酒50箱,而今年明显买少了,即使买也只要300元以下的。但也有一位北京的茅台经销商称,还有来自“香山等地”的订单“只是发票不能写酒”。

鱼翅已经是“红线”

为保护动物反对吃鱼翅的人们没有想到,成功来的那么迅速,鱼翅消费暴跌,只是这与鲨鱼保护之间关系不大。

9月2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报道说,总部位于美国的资源保护组织皮尤慈善基金会的鲨鱼专家安杰洛·比利亚戈麦斯说,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鱼翅消费都在大幅下滑,“这与中国政府的反腐行动有关。”

“这个说法有道理,随着我们的努力,在企业家群体已经形成了拒绝消费鱼翅的共识,但问题是企业家本来就不是鱼翅消费的主力军,管住三公消费才能保护好鲨鱼。”大自然保护协会大中华及东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说。过去几年,他一直致力于抵制鱼翅消费,并推动丁立国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发起相关议案。

昨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获悉国管局已经下发通知禁止在公务接待中消费鱼翅,张醒生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今年春节刚过完,商务部就宣布了一组数据,表示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出台以后,鱼翅营业额下跌70%,鲍鱼和燕窝的销量下降40%,一时间舆论盛赞。

“(鱼翅)以前就很少见,现在更是绝对不能吃的”,江苏省政法机关一位处级干部表示,现在有明确规定不能在高档饭店消费,严格执行接待标准,超标绝对不允许,更不用说标志性的鱼翅、鲍鱼等,只要上桌必然违规。

鱼翅和茅台一样,被看做是奢侈消费的标杆。去年温州出台《落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规定实施细则》,备受关注和赞誉,其中就明确提出“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及其他高档菜肴,不得提供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各类进口酒以及高档香烟。”

河南省郑州市政府接待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鱼翅现在已经是“红线”,有明文规定的,只不过外界了解较少。记者在一份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今年2月5日下发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公务接待和机关事务工作中进一步厉行节约的通知》中看到,国管局明确要求各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公务接待部门“要规范接待用餐,一般安排自助餐,供应家常菜,不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不提供高档酒水、香烟。”

高端餐饮放下身段

4月底,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举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培训班,国管局财务司司长赵峰涛在做培训时用了一张漫画,漫画的中心是一个高高的酒杯,甲站在梯子上往酒杯里投钞票,乙站在旁边一边给他递钞票一边抱怨“怎么装不满呢?”酒杯上写着4个字———公务接待。

过去一年间,三公消费严控,很多地方的公车、公费出国考察是坚持零增长,但下降空间很小,而公务接待大幅缩减,从各地公开报道来看,普遍有15%以上的降幅。政府一节约,高端餐饮业的日子就难过了。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收入今年创下1991年以来(除非典期间)最低值,而北京15家高端餐饮营业额下滑36%。

高端餐饮品牌“湘鄂情”7月宣布关掉8家门店(3家在北京),其中万泉河店4月才刚开业,单店一次性损失就达2900万元。正常运营的门店也转型、降价,200元以上的菜品大多消失,几十元的菜开始变得常见,团购网站里,湘鄂情推出各种团购,4人餐最低199元,甚至达不到以往湘鄂情的人均消费水平。8月底湘鄂情公布中报,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为亏损2.2亿元,同比下降388%。下半年将继续关店。而全聚德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31.45%,接待客流下降了8.47%。

“高端餐饮消费的环境将不复存在。”8月底,商务部开了一个名叫“生活服务业惠民生促消费”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说,餐饮业要回归理性消费。

甘肃白银市统计局一份报告显示,“八项规定”出台后,该市限额以上餐饮业(指营收200万元以上)营业额下滑两成以上。一些餐饮企业以前公款消费较多,“后来一个月都不来消费一次,现在基本没有了。”个别大型酒店的营业额甚至下降了50%。

白银统计局称,“由于这些企业一直把部分营销对象瞄准公用款待,所以规定的出台对其影响格外明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大的回升。”

南都首席记者王星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茅台 鱼翅 公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