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炼油厂"越淘汰越多" 与国有油企关系暧昧
胜利油田一位职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90年代开始,国家就说要清理整顿地炼,淘汰落后产能,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越整顿越多”。大家纷纷扩能以避免被淘汰。如今山东数十家小炼油厂的总产能大数已经上亿,比五六年前翻了一番。按理说,炼油是国家高度控制的产业,不应该出现这些乱象。而这些小企业大多都与地方政府、国有石油公司之间关系说不清道不明,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原油配额,甚至通过灰色途径获得原油。
环保部一位化工专家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地炼得不到很好的监管和控制,带来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不仅是生产过程中对当地的环境影响很大,而且他们生产出来的油品质量很难保证,这些油流入市场之后,进一步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根据某央企调研组2010年的考察报告,这些小炼油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常减压装置低负荷开车或者停车,维持80%以上负荷运转的只有少数几家有配置资源或者中海油控股、中石油参股的企业。更为严重的是,有许多企业由于根本不具备炼汽柴油的资质,却违规生产,由于开不出汽油发票,于是在销售过程中就只能开给买家燃料油或者其他类型的发票。
产业政策的“弹性”
为什么国家要不断提高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的准入要求?通俗的解释是:一套1000万吨/年的装置产生的污染小于两套500万吨/年的装置,小于4套250万吨/年的装置,而生产成本高低的排序则倒过来。
但在现实中,产业政策却往往约束不了行业的发展,这不仅有企业的原因,也有相关管理部门“放水”的原因。不仅是民营企业,央企也有这样的例子。
2013年,为了给100万吨乙烯和60万吨PX提供原料,中石化海南炼化计划要扩大炼油产能,新建一套5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这在审批阶段就引来了环保部门的质疑,因为新批500万吨/年的常减压已经不符合2011年出台的产业政策。
随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向有关部门求助,有关部门于2013年1月15日给出发改办产业[2013]121号复函,以文件形式为这个项目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该文件中说:
“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拟配套建设炼油改扩建工程,炼油能力由800万吨/年改扩建道1300万吨/年,新增500万吨/年。炼油部分属改扩建项目,最终规模超过了1000万吨/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允许类项目。”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我们的产业政策没有严肃性。”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如果都可以这么解释,那产业政策就形同废纸。按照这个道理,所有应该被淘汰的炼油厂都可以躲过调控不说,多建几个淘汰类和限制类的装置加在一起算,还能算成鼓励类了……”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