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福州急救车出车1/4是白跑 有人病情不重也打120

2013年08月06日 16:21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黄淑平 林雅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急救车出车1/4是白跑

本报记者 黄淑平 林雅 实习记者 余韵珑

连日来,福州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而救护车也随之“热”起来。省市医疗急救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120急救车出车率比平常增加三成左右。但根据各大医院反映,近期出空车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平均出车10次,有2.5次是出空车,一些非危重病患占用绿色通道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现象1

急救车出车空诊率高达25%

进入夏季以来,因为天热,外伤、中暑、车祸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各大医院120急救车被派出接诊的次数也随之猛增。然而记者走访医院急救中心发现,120急救车出车率高了,空诊率也高了。

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绍,该院120急救中心急救车经常出空车。该院急诊科主任蔺佩鸿说,医院120急救车出空车的概率达到20%-30%。

而据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伟介绍,120急救车接诊的非危急的病患和空诊率大概占总出车率的20%。

另外,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也表示,该院空诊率也有约25%。

现象2

救护车被当出租车使

除了急救车空诊率高的现象,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随意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救护车当出租车,把救护人员当搬运工的现象也数不胜数。

据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张伟介绍,医院经常接到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程度不了解,觉得自己需要急救,匆忙拨打求助电话。但是实际上很多拨打电话的病患只是轻伤或者是可以自行就医的程度,甚至还有距离医院不远,也打电话要急救车,把急救车当作出租车的现象。

而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晖也说,曾有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就诊完在家休息观察,并没有出现任何需要急救的病症,但是这名老人的家人在其需要复诊的时候拨打了120急救热线,让医护人员做起了专业护工、搬运工,把老人从家中“搬”到医院就诊。

等不及交通堵瞎求助

3大原因造成空车率高

昨日,部分医院急诊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急救车空诊率高和误用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市民在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后,出于对病人的担心等不及,在等待120急救车到达之前,自己另外驱车到医院;遇到高峰时段,120急救车被堵在半路上,未能及时到达;患者自行驱车或辗转到别的医院但没有告知出车医院,等到急救车到达时,也扑了空。

其二,对病情的程度认识不清。患者半夜拨打急救热线,称自己肚子痛得厉害。而急救人员接诊了之后发现,患者的病情并不重,只是腹泻。还有的病患自己拨打了急救电话,但是后来又觉得症状减轻就自行离开,没有告诉急救中心,导致救护车空跑一趟。

其三,市民瞎打急救电话,急救车到达后找不到人。一些发生在路上的事故,不少热心的路人也经常拨打120电话,但是当急救车赶到事发现场的时候,却发现空无一人,直到致电报警人核对信息时,报警人才说病人已经自行送医或者是已经离开了现场。

医生建议

分清病情轻重再拨打急救电话

福州市各大医院120急救车出车费用根据不同的车型、里程、病情程度、医护人员和设备配置的不同有不同的定价,但出诊费用在100—120元之间,一般接到报警通知之后都会立即派出救护车前往现场急救。

“空诊和不必要的出诊占用了部分的资源,对于真正病情危急需要急救的患者来说影响很大。”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晖建议,如果是在路上看到疑似病情危急的病患,可以先观察判断一下是不是需要急救。而拨打了急救电话之后,报警人一定要呆在现场,保持电话的畅通,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如果病人自行送医院,或者发现错误报警后,应该要再次拨打120,告知急救中心,好让急救车返回,以便于抢救其他病人。

“医院救护车的功能是小型抢救室,但很多市民把它单纯理解为运输车辆。”蔺佩鸿表示,120急救绿色通道是为抢救病人提供更快的救治,救护车是保证紧急时刻病人有运输车辆能够及时到达医院。把医护人员当作搬运病人的搬运人员,事实上有些违背了救护车及医护人员的职能。蔺主任建议,市民遇到比较危重情况下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但如果病人可以等待,且病情比较轻,可以自行驱车前往医院,以保证急救车的通畅。        

 
[责任编辑:史辉] 标签:出车 病情程度 福州总医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