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金改试验田”青岛国际银行:一个被注销的名字

原标题:青岛国际银行:一个被注销的名字

本报记者 赵晓菲 北京报道

应运而生,顺势而变。曾经背负“金融改革试验田”重任的合资银行,最终无一逃脱改制的命运。唯一的中韩合资银行青岛国际银行也不例外。

诞生于1996年的青岛国际银行在探索前进了11年后,于2007年改制成为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韩亚中国)的青岛分行。

表面上看,因为韩亚银行的出现,青岛国际银行的改制少了许多曲折。但在业内看来,合资时就囿于业务范围限制,变身外资行分行后,发展道路也并未走上坦途。相比于其他合资银行的变迁,“青岛国际银行”成为唯一一个被注销的名字,被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浪潮抛在了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

改制前总资产仅3亿美元

青岛国际银行1996年6月26日在青岛开业,是中国第一家中韩合资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和韩国第一银行合资,注册资本3600万美元,当时实收资本2000万美元,双方各持有50%股份。

青岛国际银行时期,业务规模一直没有做大,在同期几家合资银行中也位列末端。到2003年一季度,成立了8年的青岛国际银行总资产只有9340万美元。

在一位前青岛国际银行员工刘彬(化名)处,记者看到了青岛国际银行改制前最后一年2006年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青岛国际银行总资产3.03亿美元,各项贷款(包括押汇、贴现)2.59亿美元,各项存款6339万美元。其中人民币总资产6.18亿元,总负债5.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93亿元。

从青岛国际银行的数据上,或许也多少可以看到其不一样的经营之道。尽管规模很小,但在存续的11年时间里,一直连续保持盈利,截止到2006年年底,累计实现利税1000多万美元。

在刘彬看来,青岛国际银行那些年的业务规模几乎只有股东之一工商银行的一个支行那么大。这主要受累于合资的身份,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导致银行网点少、存款来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其成立于中韩建交后不久,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中韩贸易和韩企的在华投资,之所以选择青岛,也是青岛地理位置的缘故,成为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所以直到2007年改制前,青岛国际银行的主要客户还主要是在华投资的韩企,对境外个人业务都很少。”刘彬说。

在这份2006年青岛国际银行的年报上,这样表述其经营范围:在下列范围内对境外机构的外汇业务,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驻华机构、香港、澳门、台湾在内地代表机构、外国人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等。

在刘彬的记忆中,并没有很明显地感觉到做大规模的压力。“可能是韩国股东的经营理念还是有些不一样吧,况且工行入股也主要是为了学习些国外银行的经验。”

“青岛国际银行开业之初,就购买并安装了先进的业务处理软件系统,并配备IBM系列主机和个人机,以及集团电话、激光打印机等先进的办公设施。并且开业之初就着手准备开发企业网上银行软件,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日常银行业务。”刘彬回忆说,但更多经营理念上的碰撞并没有得到调和,即便在后期,银行的4位常务董事只有一位来自工商银行,双方仍然会存在较大分歧。

早在1996年就进入韩亚银行工作的现任韩亚中国副行长王晋佳回忆说,当时合资双方都派驻了一些熟悉国际业务的骨干,不过这些人在改制后基本又回了原股东方,双方定期都还会进行人才交流、业务培训等。“很多经验都是潜移默化的,很难具体表述出来,但是不得不说这段经历对后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外资行进入中国都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青岛国际银行 注销的名字 试验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