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山东:在希望的田野上布局谋篇
“重兵”布山东:由科学原创走向产业化
在山东,中科院的项目、平台几乎遍布各市,并连成网状;下一步,如何把中科院“聪明的大脑”与地方战略无缝地衔接,如何让知识、人才、成果顺畅地流向企业,这需要双方探讨。
43年前,我国工业微生物的开拓者,曾任中科院微生物所副所长的方心芳院士着眼于石油发酵发展趋势,提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一种合成尼龙、香料、油漆等产品的原材料)的课题,并开始科研攻关。方院士去世后,由该所陈远童研究员领导这一课题组继续研究。
从立项研发到申报发明专利历时26年,两代科学家用40年努力,创立了我国生物化学品新兴高科技产业。这一发明彻底打破了外企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产品完全替代进口。5年前,山东省将长链二元酸碳12以独家许可的方式引入,到2010年,在我国国内建立起5家长链二元酸生产企业,总产能约5万吨左右。至此,我国这一创新成果带动的创新产业基本形成。
对山东省来说,“长链二元酸”的引入是件大事。而对中科院来说,高技术转让的意义早已大于事情本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路甬祥更认为:“这是微生物技术高技术绿色产业发展的典型,要做好稳定生产并扩大成果”;“这是一个科学原创走向产业化的成功案例,也是绿色生产过程形成新兴产业的范例。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升产品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意义重大。”
将重量级项目引入,将重量级科研机构引入,这是15年间,山东省与中科院合作的主基调。还是去年年底,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潍坊市政府在潍坊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潍坊中心”协议。潍坊中心是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的第5个区域中心。
这是别具特色的山东中心:该中心采取“1+N+M”的模式。
“1”,依托山东省科学院在济南成立中心本部,全面协调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的科技合作工作,“N”,在山东省部分城市建立技术和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M”,与山东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建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产品孵化和产业化实体。
由点,及线,乃至覆盖整个山东之面。使得山东省与中科院的合作保持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紧密度。以做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药品为主导的威高集团与中科院的合作被视为院企合作的范本。
在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非常满意双方“深入到水面以下的合作”。在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上,中科院甚至为其量身打造了“中科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在孙殿义看来,“中科院的市场化组织能力差一些,而威高作为企业的市场化、产品化、产业化能力都很强;企业出问题,中科院参与,并调动各所资源攻关。”但类似于威高集团的这种合作模式,毕竟太少。院地、院企如何跨越“点对点”的项目合作,上升到全方面合作,在产业链条的不同方面吸引中科院的不同科研力量参与,考验着双方的智慧。
而这也符合院地合作的初衷:“如何把研究机构与地方创新体系、经济社会建设更紧密地结合、无缝地衔接,让知识、人才、成果顺畅地流向社会和企业,这需要双方在政策、评价标准、支持方式上共同设计创新。”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