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绿色模式”成山东发展重要引擎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日前,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发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其副院长魏建作为本报告主要负责人对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作出具体诠释:“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园区实现规模效应,城市群推进城镇化,坚持生态优先、低碳节能等加快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引领山东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区特色产业园
据了解,黄三角地区将现代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现代物流及旅游五大高效生态产业作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2012年,黄三角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74.0亿元,同比增长11.8%;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4057个,同比增长13.1%,完成投资总额4650.4亿元,比2011年增长23.3%。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533.5亿、4457.0亿、2283.5亿元,增速分别为5.2%、12.6%、11.7%。
“一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但仍低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魏建对黄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作出分析:品牌化做优第一产业,高端化推进第二产业,规模化拓展第三产业。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山东提出了从产业规模、产业集聚度、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快特色产业园,截止到2013年6月,全省共有8个特色园区被认定为第一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特色产业园。截至2012年底,仅滨州市50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就达到82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6家。
低碳节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注重生态建设,低碳发展循环经济促使黄三角战略转型意义重大。”魏建介绍,黄三角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煤炭和原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98%以上,特别是煤炭消费占80%左右。东营市2012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性指标均完成省下达任务。2012年,乐陵市以8.96%的工业用电量负增长支撑了工业销售收入26.3%的增幅。
黄三角地区长期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该地区注重结合产业集聚及结构调整,依据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东营市重点培育了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滨州市重点培育23家循环经济型企业。
目前,黄三角地区单位GDP能耗降低的速度,要快于《规划》确定的平均增速,预计可提前完成2015年《规划》目标。
“由于黄三角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约束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建设推进的理念和方式制约全面发展。”魏建建议,在未来一个时期,应按照《规划》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生态金融,建立和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环保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统一环境标准,杜绝跨境污染与转嫁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要探索“飞地园区”模式,调剂土地供求矛盾;省建设领导小组以生态制度的创新和实施促进经济发展,打破地方各自为战的格局。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