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体制改革:预算要科学、透明有权威
人民网济南11月20日电 (张俏)财税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财税改革总目标和方向。人民网记者日前专访了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教授,他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必须做到民主、科学、规范、透明且有权威性。
预算纳入全面、全过程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全面、全过程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让其公开透明且有权威性。陈华教授这样表述。
陈华教授受访时说,预算科学化是指未来政府预算需向三方面倾斜,除了向高端、高效、高质的“三高”产业倾斜;向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倾斜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向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方面倾斜。
其次,预算要有权威性,要硬化预算约束,要求纳入政府预算的每一分钱都要有明确的支出条目。他认为,凡是通过同级人大审核的预算,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更改。只有这样,社会上存在的那些公款大吃大喝,商业贿赂,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就没有地方开支,这种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甚至不复存在。
第三,预算要做到公开透明,所有预算总额及其明细支出都应该公开,让老百姓可以看到。陈华教授建议开设所有人可以共享的预算查询公共信息平台,无论监管部门还是百姓都可以上网查询政府预算明细及支出途径。陈华教授举了一个简单例子来解释上述观点,例如某政府科长有公务接待,请的谁,谁作陪,在哪里请,吃喝了什么,消费多少等等都记录在案,账目就会一目了然。通过各部门及老百姓的监督,也就没有人敢大吃大喝了。
编制资产负债表 约束政府借款投资冲动
据陈教授介绍,目前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贷款约有20万亿元人民币,而这高额贷款现象的产生源于政府对投资没有一个硬性约束。他建议各级政府应向企业一样,编制资产负债表,明确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明确有什么投资项目等等,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这样从制度上约束地方政府借钱冲动、投资冲动,地方政府才会大大降低财政投资风险,才能从根本上规避和化解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这也是未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
明细中央与地方职能边界 财权事权相匹配
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发布的公报称,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为此陈华教授解释称,地方政府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有20万亿元如此庞大、天量的贷款金额,其根本原因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所导致的。正所谓“中央点菜,地方买单”,就是地方财力受限,而中央政府又出台相关政策需要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当地方政府没有足够资金支付时,只能搭建几个平台向银行贷款,而且不受约束,贷款额度自然会越来越高。
他指出,如今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大,建议地方政府将一些事项的执行权和支出责任上移到中央。比如,涉及民生的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支出,可以由中央兜底。所以,陈华教授认为,三中全会公报明确各级政府职能边界,明确事权及支出责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非常及时必要。
建言山东“金改” 让预算与“转调创”相匹配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之路做出了重大部署,于此同时,山东的“金改”之路也备受关注。陈华教授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才能活。山东省长郭树清适时出台的山东省金融改革22条,应该说抓到了“牛鼻子”,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全国也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当被问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财税体制改革将对山东各行业带来怎样影响时,陈华教授建言,山东政府不仅应该编制资产负债表,让每一笔预算做到科学,民主,公开透明,还应该将预算向民生及相关有利行业倾斜。在此基础上维护预算的权威性:政府预算一旦通过人大立法,任何部门不得改变它的额度和支出结构。只有做到这些,未来的经济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与山东省提出的“转调创”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