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市沾化区成立 城乡一体开启新篇章


来源:滨州传媒网

2014年11月28日,滨州市沾化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滨州城市一体化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两年来,全市村庄硬化完成3593个村居,净化完成5097个村居,美化完成4096个村居,全市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原标题:民生,在“城乡一体”发展中提升品质

2014年11月28日,滨州市沾化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滨州城市一体化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沾化撤县设区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既有利于中心城区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化资源、拉大城市框架、增强承载功能,彻底打破中心城区沿海不靠海的局面,使滨州真正成为具有“黄蓝”魅力的特色海滨城市,又将使沾化进一步突破县级体制制约,充分享受中心城区资金、人才、技术、民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向农村延伸,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正确处理农民与市民、城镇与乡村、人口集聚与人居环境、利益共享与造福百姓的关系,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健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年来,我市编制完成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大力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启动省、市级示范镇1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完成投资35.6亿元,有8个乡镇(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加快实施北部沿海崛起战略,完成了北海总体发展规划、生态科技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的编制。同时,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德龙烟铁路即将全线铺通,黄大铁路、济滨东高速、滨州港港区防波堤二期、海港港区航道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乡村与城镇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民与市民的概念逐渐模糊。

环境整治让农村面貌“脱胎换骨”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大规模、大力度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自2013年7月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自我加压,不断创新举措,全力攻坚克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两年来,全市村庄硬化完成3593个村居,净化完成5097个村居,美化完成4096个村居,全市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为此,我市组建了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建立了明晰的责任落实体系和严格有效的督导考核机制,市指挥部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一起问题,通报一起,整改一起,有效确保了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为破解综合整治资金需求量大的难题,我市探索出了财政挤、向上争、群众筹、市场化运作等多渠道筹资的机制办法,2014年全年“三化”工程预计投入达30亿元。

在整治工作中,我市把建国以来未修过公路或柏油路的69个最困难村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切实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在财政重点倾斜的同时,我市为69个村各派驻了一名市直部门的“第一书记”,而且其中的部分村被安排为市级领导干部“联村为民”活动联系村,通过帮资金、帮政策、帮项目等途径进行强力帮扶。截至目前,这69个最困难村庄的“三化”任务已全部完成,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在全力做好村庄“三化”工作的基础上,我市探索性地将加油站公厕改造纳入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专门制订整改方案,配套改造标准,明确整改时限。目前,全市536家加油站公厕已基本按照标准完成改造,彻底改变了之前脏乱差的局面。

随着越来越多村庄“三化”工作的完成,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传统的简易旱厕与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也越来越不相适应,并且带来污染环境、传染病多发等问题。为此,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11个村作为试点,并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类型的改厕类型,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我市 城乡一体 村容整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