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回暖:新品导入加速 本土化战略升级
本土化破局
表面上看,中日关系的骤然恶化彻底打乱了日系车企在中国发展的节奏。事实是,政治因素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将一直以来日系车企在战略上所存在的多种问题集中引爆。
在涉日事件发生之前,日系车企在产品和营销战略上的紧缩与保守已经导致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而当日系车企还在固步自封之时,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选择却正日趋多元化,欧美列强以及韩国新贵对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群起而攻之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
相比日系车企对导入新品节奏的缓慢,同时期的大众、通用以及现代却相继实现了最严密的产品布防,并逐步渗透至各个细分市场,从而抢占甚至蚕食日系车原有的市场份额。
在“新品为王”的中国车市,如何跟上市场节奏是横亘在日系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个问题上有所顿悟的日系品牌已经将加快新品投放作为其在华生存的指定动作。投放的节奏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显得有些激进,例如本田计划到2015年在华将连续投放10款以上的新车型。而在丰田的“云动计划”中,则计划在2015年前向中国市场投放20款新车。“日系三小”之一的铃木也表示今后每年要至少投入一款以上的、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
车型产品引入迟缓是导致日系车企竞争力消退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追本溯源,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集体受挫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在于其本土化战略的失误。
现如今在中国市场,单凭导入少数新车进行量产已经不足以支撑品牌在中国的全盘竞争,“本土化”成了制胜的一张王牌。而国产并不能与本土化画上等号,在车型上打上“中国专属”的烙印或许才是实现本土化的真谛。
被当头棒喝的日系阵营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而加快本土化也迅速成为所有日系汽车品牌,特别是丰田、丰田、日产三大公司的一致共识。
实践这种共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技术的本土化,另一个则是高层人事的本土化。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3年度本田中国媒体大会”上,本田中国便宣布从今年起,将加速导入在环保、安全、舒适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并在产品研发、零部件采购环节全面落实本土化。继将称谓从“丰田中国”改为“中国丰田”以示本土化诚意之后,“一哥”丰田在新车型和人事调整方面也加速本土化布局,就在8 月,一汽丰田一纸公告,打破了丰田合资企业中日籍员工掌权的固有传统,宣布由中方的田聪明担任合资公司一把手。
与此同时,合资自主化也被积极推进,被视为抢滩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的利器。其中,日产通过打造全新本土化自主品牌启辰来提升本土技术的发展,同时更把其高度提升至“双品牌战略”。
日系阵营在“本土化”上的频频出招能否唤起中国消费者的认同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保守的日本人至少已经跨出了求变的第一步。
“其实我们认为,日系车不应该再仅仅局限于‘日系’的概念,而是要跳出来,向好的竞争对手学习,站在一个全球化品牌的高度去和世界高水平的车企竞争。”广汽本田一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而稳固与创新并行,毫无疑问,日系车的复兴只是时间问题。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