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秦始皇为长生不老酿造琅琊台酒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琅琊台,位于黄海岸边,青岛境内。系秦始皇所筑,是我国千古名胜。这里三面环海,气象壮观,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登台可见海市蜃楼,被誉为“人间仙境”。琅琊台下有泉,泉水酿酒,酒香扑鼻。这里古属齐国封地,秦始

琅琊台,位于黄海岸边,青岛境内。系秦始皇所筑,是我国千古名胜。这里三面环海,气象壮观,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登台可见海市蜃楼,被誉为“人间仙境”。琅琊台下有泉,泉水酿酒,酒香扑鼻。这里古属齐国封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琅琊郡。

粮丰果茂的农业基础,勤劳智慧的琅琊人民孕育创造了灿烂的齐鲁文化,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达为琅琊地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使古琅琊酿酒业繁荣昌盛,琅琊台酒源远流长。据考证,琅琊台酒源起战国,历经百世,集千年酿酒技艺之大成于一身,是古琅琊台酒文化的结晶和古琅琊地区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

琅琊台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其发展过程大体上是发轫于春秋战国,繁荣于秦汉,鼎盛于唐宋。其中,秦汉时期是琅琊台酒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琅琊台酒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奠定了琅琊台酒的基础。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台酒的酿造始于越王勾践。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于打败吴国。为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72年迁都琅琊,并把吴越之地的酿酒方法传到琅琊。琅琊人民按照越王勾践传授的酿酒方法,取琅琊山泉之水精工酿制成酒,献于勾践。勾践饮后连声称赞胜过吴越之酒,并为酒取名“琅琊红”。此后,越王勾践在琅琊山上筑高台,登台东观沧海,南望故乡。每逢庆典节日,越王都要大宴臣民于琅琊台上,畅饮“琅琊红”白酒,君民豪饮千杯不醉。在越王的影响下,古琅琊民间也形成了每遇喜庆节日畅饮“琅琊红”白酒的习惯,豪饮之风在古琅琊成为一种时尚,极大地带动了古琅琊酿酒业的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琅琊设立琅琊郡。战争的平息,国家的统一,为琅琊经济的繁荣和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显示大秦的威仪,寻求长生不老药,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巡游。秦始皇五巡天下,三到琅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庞大的车队,自咸阳、临碣石、至芝罘、到琅琊,这是秦始皇初登琅琊。琅琊的碧水蓝天,山岚海涛令秦始皇陶醉,“大乐之,留三月”,乐而忘归。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削平越王勾践所筑的旧台,另筑起一座雄伟的新台,并“立石刻,颂秦德”,还遣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下东洋,寻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18年、210年,秦始皇又先后两次登临琅琊台。秦始皇三次巡游琅琊,对繁荣琅琊地区的经济和酒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批的移民为琅琊地区农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古代,人口稀少,生产力极度贫乏是造成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迁3万户百姓到琅琊,免除他们的徭役12年,使琅琊地区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劳动力富足,大片因战争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利用起来,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国库盈满,家家余粮,农业的发达为大规模酿酒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秦始皇三次东游琅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秦的国都咸阳,在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咸阳的冶炼技术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青铜器被广泛应用,铁器也逐渐被运用到生产中来。随着秦始皇东巡,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琅琊,极大地提高了琅琊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秦始皇在琅琊的求仙活动,为琅琊台酒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契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实现其永远统治中国的目的,为寻求长生药,曾三次登临琅琊台。琅琊之所以成为秦始皇最重要的求仙地,固然是琅琊美景对他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方土徐福所谓长生药的谎言。

徐福,字君房,秦方土,琅琊(今山东胶南琅琊台西北)人。其祖上是越王勾践的酿酒匠,到徐福,酿酒技艺在徐家历经八代,约二百五十年。徐福本人在继承先人独特酿酒技艺的同时,又广涉天文、地理、医学、巫术及航海学,成为秦代著名博学的杂家大师。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求长生药初到琅琊,徐福为实现自己远航海外的宏愿,晋见始皇帝,投其所好,上书称海外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有仙药,以药入酒,食之可长生不老,并献上自己用祖传技艺酿制的美酒,诈称是按神人所授之法酿制,饮之可益寿延年。始皇闻之大喜,急令左右取酒品尝,果然是酒香浓郁、清冽甘甜、沁人心脾的仙酒。始皇帝大加赞赏,将此白酒定为宫廷专用酒,并为白酒取名“琅琊台御酒”。此后每逢观沧海、祈长生、宴群臣非琅琊台御酒不饮,并对徐福所说海外有仙山一事深信不疑。

为满足自己的享乐需要和对长生的追求,始皇一方面令徐福培训酿酒工匠,建设酿酒作坊,扩大生产规模,酿造更多的琅琊台御酒供君臣饮用;一方面加紧楼船的建造工作,积极为出海寻仙作准备。远航的准备充足后,徐福请得数千童男女,乘楼船入海,一去不返。据日本文献记载,徐福出海远航到达了日本,实现了自己的宏愿,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先躯。古代皇帝的求仙梦如同海中仙山一样,是飘渺不可实现的,但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经百世而不衰。从徐福开始,琅琊台御酒的秘方得以在民间流传至今,自秦汉以后,民间酿酒师们利用琅琊山泉和优质的粮食,通过对酿酒技艺的不断改进,使琅琊台酒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历史名酒。

从考古的成果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秦汉时期琅琊酿酒业的繁荣。建国后,当地考古专家先后在琅琊台及其附近挖掘出土了三百多件古文物,其中有三十多件酒具,包括爵、尊等,这些酒具的出土,充分说明了秦汉时期琅琊地区酒文化的繁荣。近几年,考古专家又在琅琊台发现了秦代陶制输水管道,管道从山顶直达山下,经考证,很可能是取山泉水用于酿酒的输水管道。由此可以推想,秦汉时期琅琊地区的酿酒业已非常发达,民间酿酒作坊比比皆是,官办酒家也具备了较大的规模。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胜时期,无论是经济、农业,还是科学,酒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这样一个举国昌盛的大气候下,琅琊地区的酿酒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中国的文学自古离不开酒,酒和文学相结合,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酒文化,唐宋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和清代书画家高凤翰、文学家《续金瓶梅》一书的作者丁耀亢等,先后慕名登临琅琊台,凭悼古人,品尝琅琊台酒,并且都留有诗文翰墨,促进了琅琊地区酒文化的发展。北宋时期,琅琊地区的商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古琅琊台港“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军港和渔港,海运的发达,使商业兴旺,进一步繁荣了琅琊地区的经济。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农业发达、商贾兴旺,经济繁荣的环境中,琅琊台酒完成了由米酒、水酒向蒸馏酒的转变,发生了质的变化,带来了琅琊台酒的一次革命,北宋时期的琅琊台酒已具有了现代琅琊台酒的风格和口味。

解放后,党和政府着力发展地方传统工业,挖掘古琅琊酿酒技艺,将原有的小作坊合并组建了胶南酒厂,即现在的青岛琅琊台集团。建厂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公司得到逐步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厂容厂貌、生产设备、品种产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司乘着改革的东风,踏着开放的浪潮,深化内部改革,推动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加快扩产步伐,使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专题: 把酒中秋·问道鲁酒  

相关新闻:

标签:秦始皇 琅琊台酒 长生不老 凤凰网 徐福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