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寿光打造蔬菜硅谷:年交易量达60亿公斤


来源:中央电视台

山东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刁家连与“洋种子”展开对决时,80后的桑毅振也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一起,开始了一场种苗培育的攻坚之战。

安全绿色蔬菜推动了寿光从“蔬菜工厂”到“蔬菜商场”的转变。现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年交易量可达60亿公斤,配套建设的“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探索出了“绿色通道”、海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等多种蔬菜销售模式,让寿光蔬菜辐射到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带动了80%的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孙书记告诉记者,寿光立足明年新引进标准产品80个以上,在3—5年达到基本全覆盖,并且要在全市达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品种达到60个以上,占全国的份额有占到40左右,使寿光的农业永远领先全国。

从“蔬菜工厂”到“蔬菜商场”,寿光正在用全力打造的绿色蔬菜改变着我们菜篮子的质量和数量。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1989年寿光第一座蔬菜温棚诞生,成为寿光蔬菜行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发明人王乐义带着从辽宁瓦房店学来的越冬大棚种植技术,在寿光创新建设了不取暖的新式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到全国,引发了一场全国“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北方人在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在随后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寿光一直在充当着蔬菜种植引领者的角色。

1989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率先试验成功,从而引发了全国的蔬菜“绿色”革命。23年后,已是72岁高龄的大棚发明人王乐义,回忆起当年的情景:1989年第一代大棚建棚,10月18号播种,五一验收,一亩大棚产到22400斤黄瓜,卖了30300块钱。王乐义告诉记者,当年随着第一代蔬菜大棚,村里就诞生了11个万元户。而伴随着他们如今研制成功的第五代蔬菜大棚,整个三元朱村都成了小康村。

如今的第五代温室大棚,采用了光伏新能源技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出的直流电,直接为农业温室进行补光,提升大棚内的温度,可使3个月的生长周期缩短到2个月。在育苗温室,前来取经的湖南农民范坦平告诉记者,他来自湖南郴州,那边没有大棚,听说了王乐义书记的事,专门来这边学习蔬菜种植。

向范坦平传授经验的王光辉是寿光基层的农技员,他还曾远赴新疆喀什,为当地带去蔬菜种植技术,带去寿光先进的产业模式。他告诉记者,寿光每年走出去的有4000人,基本上遍布全国。在寿光,象王光辉这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有很多,正他们的勇于创新,才让寿光模式走向了中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新型农民为寿光农业产业化夯实了根基。23年前,寿光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成为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12年前,寿光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蔬菜博览会,叫响了“寿光蔬菜”品牌,为寿光走向世界搭建起了平台。今天的寿光,已有蔬菜基地8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亿公斤,600个品种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它以蔬菜产业领跑,靠科技助力,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增效。孙书记表示,寿光要走向全国,为全国人民菜篮子,丰富菜篮子提供服务,这要变成寿光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菜篮子工程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大事情。安全高产是蔬菜种植的理想状态。但是传统农业属于高碳产业,在土壤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量和农药化肥的消耗量基本上成正比,这样的一种农业模式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在追求食品安全的理念下,让土地始终保持高产高效并非易事。我们看到寿光蔬菜正在努力突破这一瓶颈,全力打造有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试图用高科技的力量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我们希望寿光的尝试能够进一步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希望低碳农业成为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和未来的一种健康模式。

相关专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蔬菜种业 蔬菜病虫害 寿光蔬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