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抹不去的胎记 中国古代小说“结末不振”成因


来源:凤凰山东

本来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1]任何表达思想的方式,都不应被视为禁忌。“文无定则”,同样适用于长篇小说,当然,也包括其“结末”如何安排和描写。然而,在众多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其

注释

[1] [22](英)维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第1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版

[2]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鲁迅学术论著》第23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3](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第30卷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4](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赵吕甫校注第631页重庆出版社1990年8月版

[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6](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三联书店1956 年版

[7](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第二》,《张文襄公全集》第201卷

[8]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学术论著》第295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9](宋)洪迈《容斋五笔》第5卷

[10]黄人《<小说林>发刊之词》,见《小说林》,1907年第1期

[11](宋)灌园耐得翁《瓦舍众伎》,《都城纪胜》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2]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1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

[13][16][17][24](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第62卷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14]杨荫深《中国文学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1950年9月版

[15]施章《史学新论》

[18](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19](明)修髯子(张尚德)《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0](明)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

[21](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读法》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4月版

[23](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1回第3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版

[25](汉)司马迁《史记自序》第一百三十卷,《前四史》第568页天津市古籍书店1991年3月

[26]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2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

[27]陈鼎忠曾运乾《通史叙例》

[28]文康《儿女英雄传》第839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29](明)顾炎武《日知录》

[30]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02页三联书店1982年8月版

[31](宋)罗烨《醉翁谈录》

[32]参见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第222—22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3](宋)洪迈《容斋随笔》第123页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34](明)胡应麟《二酉缀遗》(下),《少室山房笔丛》第37卷

[35]杨义《杨义文存》第6卷第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36]魏秀仁《花月痕•序》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

[37] 《梼杌闲评》第480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5月版

[38] [清]西周生著《醒世姻缘传》 第945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5月版

[39]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与滑稽》,《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第8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相关专题: 智库频道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万琳]

标签:小说 结末不振 不去的胎记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