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 山东唯一金融商务试点区


来源:济南日报

原标题: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 山东唯一金融类综合改革试点区 [提要] 近日,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市中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是全市唯一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也是全省唯一的金融

原标题: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 山东唯一金融类综合改革试点区

[提要] 近日,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市中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是全市唯一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也是全省唯一的金融商务试点区。

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的核心区位于市中区北部,西至纬二路,东至顺河街,以经四路、经七路、经十路为发展轴线,规划用地169.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68万平方米。该区域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文化底蕴深厚,金融传统悠久,经多年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全省最大的金融业集聚区。拟通过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放大政策效应,增强资源集聚能力,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尽快将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打造成为面向省会经济圈、辐射周边地区、金融机构汇聚、服务功能强大、文化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性金融商务聚集区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创新推动园区成为“发展先锋”

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破除发展制约,激发发展活力,为全省服务业发展探索有效途径,不断提供经验。

创新布局规划 完善配套建设

到2015年,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要形成“三轴、六区”的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增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三轴”即打造经四路金融商务集聚轴、经七路金融商务发展轴和纬二路商业文化延续轴;“六区”即建设金融商务办公集聚区、企业总部办公区、SOHO办公区、商业文化功能区、居住社区和综合服务区,构建生态型、复合型、创新型城市商务体系新中心,打造金融商务业态深度集中、高度发展、广度延伸的“济南银谷”。同时,协调市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区域内公共交通、水电气暖、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流软硬件环境。

创新扶持政策 培育优质载体

有针对性地制定载体培育政策,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加快建设配套功能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楼宇,努力在金融载体资源的整合、聚集上有所突破。到2011年底,万达广场基本建设成为集大型商业、5A级写字楼、超五星酒店等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到2013年,绿地普利中心300米超高层项目建设成为高端金融商务办公新典范;到2015年,华润万象城超高层新地标项目建设初具规模,打造全市标志性金融商务办公、购物休闲中心。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新增金融商务载体200万平方米以上。

创新招商方式 健全金融体系

发挥网络平台和投资机构、商会、协会等社会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引进知名金融机构。一是继续做好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的引进落地工作,努力在涉外金融机构的引进上有所突破。二是依托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新华(山东)房地产交易所等机构,加快构建集股权、物权、债权、文化产权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平台,努力在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三是积极发展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典当等机构,努力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上有所突破。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贷款专营机构和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在地方金融组织的健全上有所突破。五是配套发展会计、评估、经纪、咨询、公关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努力实现金融业多元化集聚发展。

到2013年,园区新引进15家以上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到2015年,园区新引进25家以上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包括至少7家银行业区域总部、8家保险公司省级总部、2家证券期货金融机构区域总部,8家其他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

创新服务意识 优化金融环境

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把银企项目综合性推介、区域性推介、网上推介以及专业化推介等形式结合起来,扩大合作效果。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整合行业资源,协调建立较为完备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推进公正公平执法,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提高金融诉讼案件审结率和执行率。到2013年,初步建立新型政府金融企业合作平台,不断提高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到2015年,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创新育才机制 强化智力支撑

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人才并举,完善金融商务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完善高端金融商务人才引进机制,实行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确保人才进得来。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高端金融商务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构建有利于激发民智民力的社会评价机制,确保人才育得好。三是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激励力度,确保人才留得住。四是不断提高金融人才服务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人才招聘、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毕业生接收手续办理等服务。另外,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家属子女来济落户的,在户口迁移等方面提供便利,子女入学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到2015年,引进和培养金融商务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规模达到100人。

五大优势成就全省“金融园区改革前沿”

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 发展基础优越

济南市市中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36万人,辖17个街道办事处,是省会济南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具有良好的交通、通讯、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富集资金、人才和信息等资源。辖区驻有省委、济南军区等党政军重要机关及中央驻鲁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单位2130多个。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98.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0.7:20:79.3,初步建立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为开展金融商务区综合改革试点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交通设施完备,临近济南火车站和长途汽车总站,城区高架路连接绕城高速,可直达济南国际机场;通讯网络发达,驻有移动、联通等国家重点信息通讯企业,各种先进信息化设备便捷而安全;特别是作为济南老商埠核心区,是近代济南金融业主要发祥地,自1904年济南开埠以来,德孚洋行、德华银行、义利洋行、济南银行、交通银行济南分行、利丰洋行等20余家较大规模的近代银行相继设立,至今仍留有大量文化遗存和历史建筑,原德华银行、交通银行济南分行旧址如今仍是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办公所在地。

规划框架成型 发展态势明朗

近年来,按照全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科学分析区情,紧密结合实际,对全区产业发展思路、产业规划布局进行了认真谋划,确定实施“北精南快”战略,围绕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四大聚集区,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重点,努力构建以高端金融、现代商贸和大型房地产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2008年以来,市中区充分发挥区位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金融商务优势产业引领,围绕建设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战略目标,全面启动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

协调配合济南市规划部门,市中区委托英国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美国凯里森设计公司、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顶尖的专业机构,对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整体以及具体项目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策划,使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达到了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水平。确定了“两纵三横”(纬二路、顺河街、经四路、经七路、经十路)的规划布局,明确了三个定位:在区域定位上,努力形成立足济南、服务山东乃至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金融机构聚集区;在功能定位上,全力打造金融管理功能突出,兼具公共服务、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的金融商务核心区;在形象定位上,着力建设声誉卓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生态示范区。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启动以来,省市两级高度重视,已纳入全省10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和济南市重点扶持发展的30个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之一。

载体建设加快发展空间拓展

抓住全市棚户区和危旧简易楼群改造的重大机遇,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通过大规模拆迁建设,全力构建高端金融服务业聚集发展平台。特别是充分利用经四路东接泉城路商业街、西联老商埠区的独特优势,在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了一批承载力强、功能齐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和超高层高档商务楼宇,着力打造金融机构汇聚、现代服务业密集、商贸服务业繁荣的泉城“金街”。

目前,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万达广场大商业区已满铺开业,五星级凯悦酒店已于9月底交付使用,4座5A级写字楼即将竣工,这些将构成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的标志性区域;绿地普利中心超高层建筑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山公园东项目即将启动建设,万象城城市综合体拆迁工作马上全面展开。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涵盖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总部办公、酒店公寓、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在千米范围内形成高端建筑集中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财富大道。

服务措施强化 发展环境改善

为打造适合金融业务发展、利于金融机构成长的优良环境,调整充实了济南市市中区加快推进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形成了上下配套、左右联动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了政府与驻地金融机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和举办高层联谊会、金融论坛等形式,加强沟通联系,开展定向服务。设立了区政府金融办公室,作为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的管理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了促进金融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在业务拓展、办公楼建设、高管人员引进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省、市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中外金融机构前来设立区域总部、营销总部、业务中心、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

2010年度区级财政安排落实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700万元,对金融产业发展进行扶持补助。其中,拨付区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410万元,对新引进的9家重点金融企业给予奖励扶持;拨付金融机构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940万元,对金融产业科技创新给予奖励扶持;拨付专项资金270余万元,为部分新入驻金融机构筹备组租赁临时办公用房及临时营业用房进行补贴。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大各类金融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选拔了一批管理型优秀金融领军人才和技术型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并给予一定政府津贴,帮助解决落户、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

招商重点突出 金融机构聚集

近年来,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将招商工作重点放在金融机构引进上,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收到明显成效。成功引进了全市首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济南分行、全球最大保险企业投资的中德安联保险山东分公司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等三大直辖市商业银行等40余家金融机构。目前,园区内共有银行机构区域总部17家,占全市总量的60.7%;保险机构区域总部29家,占全市总量的45%,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2010年,园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的34.7%;实现区域税收22.94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市的41.4%。

以总部经济、中介服务业为代表的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美国朗讯、日本伊藤忠、西安杨森、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市中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大华国信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北京中迪信众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等专门专业服务业企业也在此集聚,提升了金融商务经济整体素质与专业化程度。在加快引进金融商务机构的同时,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和新兴金融组织发展,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面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中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借壳上市,注册资本8000万元的汇金小额贷款公司于2010年12月开业运营,注册资本1亿元的汉华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积极运作。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已初步形成金融业发展“洼地效应”,实现了以环境促引进、以引进促聚集、以聚集促发展的良性循环。2010年,市中区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区”荣誉称号。

金融商务核心聚集区呼之欲出

到2015年末,园区金融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28亿元

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后,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四项优势,实施五项创新,强化四项措施,把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机构汇聚、体系健全、交易发达、辐射力强的金融商务园区,形成全市乃至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

在区域定位上,努力形成立足济南、服务山东乃至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金融机构聚集区。

在功能定位上,全力打造金融管理功能突出,兼具公共服务、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的金融商务核心区。

在形象定位上,着力建设声誉卓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生态示范区。

通过全力打造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机构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交易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复合区,把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有力支撑省会经济圈发展、对周边广大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金融商务核心聚集区。

到2013年末,园区金融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左右;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33亿元,其中区级税收9亿元,年均增长13%。

到2015年末,园区金融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28亿元,年均增长18%,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48亿元,其中区级税收13亿元,年均增长16%。

到2020年末,园区金融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70亿元,年均增长19%;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110亿元,其中区级税收30亿元,年均增长17%。

为量化和考核工作目标,相关部门还将探索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园区统计调查体系,充实完善反映园区金融商务产业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统计指标,形成分类科学、设置合理、统计规范、考核健全、较为完善的园区相关统计体系和统计制度。

金融园区建设初显成效

2008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以来,市中区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业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对经济的贡献能力持续提高。

金融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2008年以来,先后有50余家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市中区,包括全市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济南分行、德国安顾保险集团中国区总部等金融机构。其中引进了包括汇丰银行济南分行、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天津银行济南分行、日照银行济南分行在内的10家银行机构区域总部,中德安联人寿保险山东分公司等18家保险机构省级总部。目前,辖区内各类金融机构及营业网点达到225家,比2009年的170余家增长30%。截止目前园区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10家(银行总部及区域总部17家,占全市银行总部的60.7%),保险业金融机构55家(保险公司区域总部29家,占全市总量的45.3%),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18家,其他金融机构42家,金融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全市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济南分行自2009年7月21日开业两年来经营状况良好,创造了开业一年实现盈利的优异成绩,其风险控制为国内其他银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为渣打银行等其他外资银行的入驻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截至2011年前三季度,汇丰银行济南分行资产总额达到32.47亿元,各项贷款总额22.52亿元,存款6.1亿元,已完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共计人民币1.22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实际缴纳各项税款约500万元。同时,依托汇丰全球强大网络,在外汇、贸易融资等业务方面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的产品和服务。

落地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2010年9月12日,北京银行济南分行正式开业。开业一年来,北京银行济南分行总资产突破百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1亿元,比年初增加31.8亿元,位列济南市28家商业银行前列,各项贷款余额64.3亿元,比年初增加50亿元,位列济南市28家商业银行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上缴税收约900万元,其中区级税收约52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天津银行济南分行是第一家正式进驻济南的省外城商行,也是第一家在济南设立省级管辖行的直辖市城商行,2010年5月28日开业,截至今年9月底,分行资产总额达到90亿元(含委托贷款),各项存款余额6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6亿元,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10952万美元,实现贸易融资投放量56.55亿元,完成结售汇业务量6605万美元,实现利润1.19亿元。

日照银行济南分行是日照银行设立的第二家异地分行,2010年4月29日开业。截至2011年9月末,日照银行济南分行资产总额达25.2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22.99亿元,完成授信157户,授信金额20.71亿元,贷款余额15.99亿元,实现各项收入11910万元,未发生风险案件和责任事故,截至目前,贷款逾期、欠息余额为零,不良贷款率为零,本息回收率达100%。同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支持,小企业贷款占比34.77%。

园区建设初显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市中区银行业实现区级税收3.7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华夏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中国光大银行济南分行四家股份制共银行实现区级税收2.06亿元,占我区银行业区级税收的54%,比去年同期增加5219万元,同比增长34%。

保险业也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保险业实现区级税收5139万元,同比增长37%,其中保险机构中对我区贡献最大的平安人寿济南分公司实现区级税收1059万元,同比增长20.35%。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也表现良好。济南市市中区汇金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12月28日开业以来,经营状况良好,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9月底,累计发放贷款276笔,31044万元,其中为个体工商户和“三农”对象共发放贷款14224万元,占总贷款额的45.8%;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6820万元,占总贷款额的54.2%,有力地缓解了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的融资困难,进一步完善了我区金融服务体系。

济南金融商务中心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原文转自2011年11月8日《济南日报》

相关专题: 济南区域金融中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金融商务中心区 济南金融商务 山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