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治理山东:第一把火或是金融创新
王永强
就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主席500多天,郭树清“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完善新股发行改革、退市制度、对内幕交易“零容忍”、强调分红等70余项文件被签发。郭的证监会任期因此亦被称之为“七天一新政”。
如此“新政”力度,难免会触动既得利益阶层,这让作为任期最短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充满争议。
但无论如何,郭树清身上的“改革”底色,仍让齐鲁民间对其3月29日正式出任山东省代省长满含期待。
改革主将
对于郭树清的离职原因,业内猜测众多。最普遍的一种看法是郭在证监会任期内“得罪”了不少利益群体。
《华尔街日报》全国两会期间的报道称,郭2011年10月出任证监会主席,郭就任后着手应对内幕交易问题,并开始采取更严格的股票上市标准。
郭试图让中国股市采取更接近于西方的模式,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并防止水准较低的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其措施得到了中国境内外投资者的欢迎。不过一些国有企业正寻求上市,部分国有银行担心来自国内发债实体的竞争,有些监管机构的职能也有所退化,证监会的措施使郭树清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4月1日,一份疑似券商“大嘴”程定华周末与机构沟通的谈话记录开始在网上流传。程定华是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在这份未经证实的谈话记录中,程认为郭树清的离任可能有二:一是“券商加杠杆”改革方向不对;二是因为大国企IPO受阻而遭到投诉。
这一说法与《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并无二致。事实上,郭树清任内屡遭“非议”与其一直坚持改革不无关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博士毕业的郭树清就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合作,共同完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认为政府宏观管理下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体系,需各要素整体推进、配套进行。落实在资本市场,亦需注重资本市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几人因此也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
1985年9月2日清晨6时,“巴山”号游轮缓缓驶出重庆朝天门码头。历时6天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就在船上召开,这也是后来经常为世人所提及的“巴山轮会议”。参会嘉宾均堪称世界一流经济学家,吴敬琏与正读博士的“小字辈”郭树清均身逢盛会。
时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赵人伟就是在“巴山轮”上认识了郭树清,赵记得郭只是社科院的一个年轻人,但在讨论到改革时,“他非常积极和投入,话也多了许多”。
后来,郭树清的发展果然不出赵人伟所料,即便在被宣布自证监会离职前的3月14、15、16日,郭树清仍密集发布了7份和市场相关的文件,市场称这是郭树清在证监会的“告别礼”。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