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西王带头人王勇:村民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才是成功

2014年03月05日 15:27
来源:凤凰网山东 作者:王延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凤凰网山东专访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

西王村,位于全国百强县的邹平,27年里孕育了4家上市企业,被誉为“中国上市企业第一村”。在这个村里,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从“摇篮”到“坟墓”所经历的上学、工作、养老都不需要花一分钱。从27年前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到如今“中国经济十强村”,这一切在1986年王勇当选为西王村村支部书记那一刻开始改变。就此,凤凰网山东专访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讲述西王村的蜕变之路。

一个决定走上了“以企兴村”的道路

采访伊始,王勇书记讲述了他的创业历程。

1986年王勇当选为西王村的村支部书记,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王勇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捐赠给了村里,根据当地的优势,建起了西王油棉厂,全身心地扑在村里的事业上。从榨油厂到淀粉厂一直发展到现在,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西王集团的两大主业之一。

人心齐,泰山移。对此,王勇书记深有感触。西王村有四大家族,村里要想发展企业,必须让四大家族统一思想。所以,把他们分成四个小队,最有能力最有权威者担任队长。把整个家族的力量利用好,是发展西王非常关键的一步棋。

如今,西王村已发展成为拥有西王食品、西王特钢、西王置业、中国玉米油等4家上市公司,6家民营企业,15家三产企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企业上市第一村,是亚洲最大的淀粉糖、玉米油生产基地,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西王村现拥有总资产304.8亿元,2013年1-11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42.4亿元,利税12亿元。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文化置业、高效生态农业、国际贸易、酒水、物流、热电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全国大型企业集团。

王勇介绍说,这两个主业一个重工业一个轻工业,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集团走的是重工业轻工业一个循环的道路。两大主业是一个大循环,在各个板块当中有一个小循环,比如重工业产生的废气可以烘干农产品,也为居民提供了暖气;玉米加工后的废水被处理后,用于特钢公司的冷却水,这样既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又降解了污染。

西王集团的两个主业都属于传统产业,如何更好的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虽是传统产业,但不属于落后的产品,我们已经拉长了这两个产业链,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在北京建立了品牌运营中心,将品牌推广中心转移到全国的中心城市,形成销售网络体系”王勇介绍说,西王集团下一步将建立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销售网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的电商销售系统,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依靠老百姓服务老百姓教育老百姓

1994年,西王村以52万元将一项以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新技术专利买回来,投资2400万元上了马。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达1000吨,经济效益颇丰。但是,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甘油厂好景不长,由于世界甘油市场价格暴跌,高新技术不成熟使企业跌入低谷,亏损3000余万元。就在这时,老百姓害怕了,一百多户人家签字按手印要求分厂房,分资金。

王勇回想起这一段时说:“我当时提了两个方法来解决,一是要寻求合作伙伴,找别人来投资;二是参加联名分房的,一户一万。如果把钱分了就不会有人来投资。我们把三千万的资产当成一种财富,谁能去银行贷出3000万来盖这破房子,有这个资产咱就能引来投资者。当时每家每户做工作,大会小会上都在讲,就从这两点说服了老百姓,最后齐心了,企业也就办起来了。”

王勇告诉我们,在一个村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但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得依靠老百姓,让他们和你一条心;二是给老百姓提供服务,当企业做出成绩时要给老百姓办事,解决一些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补助、农田的新规划等;三是要教育群众,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教育群众是很关键的,都说小农意识,一定要把眼光放的很大,在自我教育和教育群众当中,才能提高西王村群众的凝聚力。

“群众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王勇说,公司上市后必须依靠科技才能更好的发展,仅仅依靠村里的人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教育老百姓转变排外思想,也是从那时起形成了现在西王一家人的局面。这也是西王村能留住人才的一个秘诀,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西王村已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也就是说,西王人从出生到上学、到参加工作、到退休养老都由村集体统一管起来。村集体企业还为每一位村民缴纳了各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西王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早已超过10万元,鱼肉海参已经不再是村民追求的幸福了。村委每月向村民每人发放价值200元的面粉、蛋、奶、肉及西王生态园种植的无公害有机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达5000元。

村里还有一座高标准老年公寓,65 岁老人全部入住,老人集中供养,费用由村集体统一承担,并每月每人发放100元的老人补助。西王老年公寓设立了卫生室,完善了各种医疗设施。同时,还配备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各种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组建了老年戏剧协会、老年模特队、老年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定期组织演出,早晨集体做早操,军事化管理,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满足村民精神方面的需求才算成功

王勇说虽然现在村民有房子住有车开,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成功。企业、环境的变化,包括村民的变化,没有止境,现在西王村的人不用为物质生活担心,但要提高大家的素质,这一代提高了还有下一代,只有一代代不断的提高,西王才能出人才。所以现在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西王的未来,王勇书记描绘出了一幅蓝图:“有工业区、有社区、有农业生态娱乐区,让大家下班以后有一个休闲养生的地方,结合着中央的城镇化建设,新西王人一起和睦相处,一起做一番事业就好了。”

——新西王人眼里的王勇书记

西王集团企划部部长王媛媛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王勇书记。

她告诉我们,风雨27年,能坚持走下来确实不易,王勇书记之前经历过的困难从不愿提起,别人问起也都是回答“没什么,都过去了”之类的话。在“最美村官”的评选当天,一直不接受记者采访的王勇书记的妻子在镜头前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讲述了孩子没钱交学费以及做手术时丈夫因忙工作没陪她的一些辛酸往事。

王部长告诉我们,王勇书记每天都是很晚才会回家,办公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村里的事、公司的事,不分大小他都会去操心,甚至是村里夫妻吵架闹离婚他都会管。因为长期劳累颈椎很不好,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焊制了一个可以转动的脖套,还自创了一套广播体操,有时候累了偷偷的用身体去撞墙。

王勇书记生活非常节俭。衣服从来不追求名牌,衣服穿破了补一下继续穿,完全看不出是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董事长。

在王部长眼里王勇书记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令人尊敬的长者。每逢过年过节王勇书记都会去老年公寓和大家一起过,彼此祝福,西王一家亲。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1986年 村民 西王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