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运河申遗的聊城经验


来源:聊城市文物局供稿

聊城因运河而兴,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运河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近年来,按照国家、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聊城市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以运河申遗为契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聊城因运河而兴,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运河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近年来,按照国家、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聊城市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以运河申遗为契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开展运河资源调查。多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河道的历史演变情况,对河道、堤岸、水工设施、文物遗产点等进行了详细调查、测绘,搜集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了申遗领导机构。2009年4月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秘书长、文化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委、财政、文化、建委、国土、交通、水利、规划、环保、旅游、民政等部门及阳谷、东昌府区、临清市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大运河聊城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

(三)加快推进保护规划编制、评审及实施工作。2009年8月,我市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并在随后进行的省级评审中顺利通过,其后又对规划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2010年8月,《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由市政府正式公布实施。

(四)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开展部分遗产点的发掘工作。配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土桥闸、七级码头、临清河隈张庄砖窑遗址等遗产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大运河七级码头、土桥闸与济宁南旺分水枢纽遗址作为一组最终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我市文物事业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五)加强遗产点、段的修缮保护和整治。我市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对运河沿线的部分重要文物建筑如聊城山陕会馆、阳谷阿城盐运司、临清运河钞关、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塔等进行了修缮。同时,对部分运河河段如聊城城区段、临清城区段进行疏浚和整治,对河道上的大码头、小码头、临清会通闸、临清闸、砖闸、阳谷荆门上闸、荆门下闸、阿城上闸、阿城下闸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保护、修缮。同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加快实施河道垃圾清理、河面清污、清淤疏浚、修整河堤护坡以及运河钞关周边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

(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运河保护意识。

聘请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开办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让群众充分意识到大运河对于聊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抓好宣传工作,及时发布申遗工作进展信息,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的认知程度,为运河申遗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构建运河文化长廊。兴建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多角度的展示了运河文化。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较系统的展示了运河文化的风采。此外,我市还高度重视对沿运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相关的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特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进行了普查,积极申报了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对这些宝贵遗产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利用,丰富了运河文化内涵,对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专题: 大运河重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大运河申遗的聊城 遗的聊城经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