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盖茨夫妇粉碎三大谣言 预言2035年全球消除贫困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4日,德国柏林,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盖茨在同默克尔握手时,再次出现其经典的插兜式习惯。

原标题:盖茨夫妇粉碎三大谣言 预言2035年全球消除贫困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孙自法)  北京时间1月22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首次联名发表《2014盖茨年度公开信》,对“穷国注定永远贫困”、“对外援助是巨大浪费”、“挽救生命会导致人口过剩”这三个妨碍全球进步的谣言一一予以粉碎。盖茨还预言称,全球将在2035年消除贫困。

以“粉碎妨碍全球发展的三个错误观念”为题的《2014盖茨年度公开信》,由比尔·盖茨负责执笔破除前两个有关贫困和援助的错误观念,梅琳达·盖茨则负责粉碎第三个关于人口增长的谣言。盖茨表示,“这是我连续第5年发表公开信,之前的年信都一直在介绍盖茨基金会的工作,但今年的年信,我和梅琳达希望把全部内容都用于破除三个谣言,因为它们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对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极具破坏力。”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贫穷国家注定永远贫困,这是完全错误的。”盖茨在年信中说,他自己小的时候,世界被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部分——富裕的发达国家和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1960年,美国年人均收入为15000美元,而中国只有928美元,博茨瓦纳383美元。但今年,中国人均收入是当时8倍,印度是当时的4倍,博茨瓦纳通过有效利用和开发矿产则增长了30倍。”盖茨介绍,原本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的真空地带如今已经被这些新兴经济国家所填补,中等收入国家已占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

盖茨说,就连非洲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非洲自1998年以来人均收入增长了2/3,且过去5年里,全世界10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7个在非洲。“对于未来,我愿意做一个预言,到2035年,世界将不再有贫困国家。”他预计,届时,全球70%国家的人均收入将会达到或高于今天中国的水平。

盖茨破除的第二个错误观念是“对外援助是巨大浪费”。首先,对外援助经费总量并不大,即便世界上最慷慨的国家——挪威,其外援支出占政府预算也仅为3%,而美国则不到1%,其中用于全球健康的经费约为110亿美元。“美国对本国农业补贴是这个数字的2倍多,军费支出则是60倍还要多。”盖茨在年信中指出,“如果有人跟你说,减少外援可以降低政府预算,我希望你能质问他,通过牺牲生命减少政府开支,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么?”

针对很多人质疑外援经费被挪用或滋生腐败,盖茨坦言,彻底根除腐败不现实,但不能因无法消灭腐败,而停止挽救生命。“对外援助在挽救生命方面的作用最为突出。”他说,1960年世界新生儿死亡率为18%,而今天已经降至5%,预计2035年还将降低至1.6%。“如果这个目标可以实现,这将是人类在75年中(1960-2035)最伟大的成就,至少在健康领域,‘出生决定命运’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今年是梅琳达·盖茨第一次联名发布盖茨年信,她在年信中回应了很多人对“挽救生命导致人口过剩”的担心。“自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就有人开始担心有朝一日食物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世界末日。”梅琳达说,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据此衍生的“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所谓“为了不让儿童以后挨饿而对他们现在的死亡不闻不问”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世界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恰恰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了增加孩子存活下来的几率,父母总想多生孩子。而当儿童死亡率开始下降时,人口出生率也随之下降。因为一旦父母对孩子存活下来的信心增强,他们就会更好地为家庭和孩子规划未来。”梅琳达解释,这种人口转型的现象在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出现过,由此产生的“人口红利”还带动了很多地区的经济增长。

梅琳达强调,“世界的繁荣昌盛,不会在体弱多病的人全部死亡后才实现;正相反,只有给予人们共同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世界的未来才更美好。”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透露,从北京时间1月23日下午2时开始,该基金会还将联合中国多家社会化媒体与公益同盟伙伴,发起“向盖茨提问”活动,网友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就《2014盖茨年度公开信》的内容,向比尔·盖茨或梅琳达·盖茨提问。(完)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消除贫困 盖茨夫妇 全球发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