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给冯导支招的高人们

2014年01月15日 15:04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刘畅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王朔

“你去嘲笑有权有势的人啊”

于情于理,王朔都是最该出现在春晚团队名单上的人。

可他没有。

2013年11月传出,冯小刚邀请王朔为本届春晚写小品,打算写出《小偷公司》那样的作品。这消息看上去真的很美。

“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多次啊!吐了好几年不能再看了。那还不如东北农民过年呢!大红大绿多土啊!他们真的特别可笑,以为大红大绿是中国人。满清来时才这样,明朝是那样吗?宋朝是那样吗?人家都水墨,不带挂色儿的,挂这么怯的色儿,穿着被面就上去了。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你看春节晚会一开始,金光闪闪,你看那帮女的都跟姨太太似的。”

这是王朔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时对春晚的评价。他也曾炮轰当下的喜剧“净拿穷人的寒酸和没见识打镲”,“我特别讨厌那些小品,你去嘲笑有权有势的人啊。”

如果非找个能让王先生自降身段的理由,也只有兄弟情分了。两人什么交情—今年王朔女儿出嫁,王先生没出席婚礼现场,证婚人是冯小刚。

据说王朔当年为了冯小刚能做《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提出如果不让冯小刚一起参与,作为总编剧的他也退出。那时候,冯导尚未成名,王朔已如日中天。有朋友说,冯导能把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冯小刚的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开贺岁剧先河的《甲方乙方》都取材于王朔的小说。后来,他还邀王朔再度出山编剧《非诚勿扰2》。而王朔唯一一部电影,一度被禁映的《爸爸》(改编自其小说《我是你爸爸》),就是与冯小刚合拍的。

前些日子有消息称,两人这次合作的《私人订制》可能因一些敏感台词未通过审核而延期。不过冯导微博上发话,“朔爷”会让大家笑抽了算的。而王朔先生,12月中旬不慌不忙地发了篇《走过1314》的博文,调侃中有点伤感,一点都不像忙着写小品的节奏。

或许,王朔会看看这届春晚,看看还有没有大红大绿,看看相声小品拿谁开涮。有这样毒舌朋友在背后盯着,或许也算是帮忙吧。

冯骥才

“春晚得有传统的年味儿”

2014年春晚的艺术顾问冯骥才先生,和冯导“都是冯家人”。

这位著名作家和民俗研究者能首次直接参与春晚,也是冯小刚促成的。据悉,两人是好朋友。2013年7月初,他接到冯导邀请帮忙的电话,吃了一惊,认为“小刚掉火坑里了”。不过他鼓励冯导要“经得住骂,越骂越来神”,“都是冯家的事儿,这个忙得帮”。

这些年,冯骥才把许多精力放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上。这也是他进入冯小刚春晚团队的重要原因。还有什么比春节更传统的?

“中国人,8亿农民老乡不看是不可能的。”他告诉《中国周刊》记者,“30岁高龄的春晚,已经进入了我们的除夕生活,进入了民俗。”

冯骥才认为,中国人过年讲究“不能哭”,也成就了春晚。他曾说过,姜昆、冯巩等笑星,都得感谢春晚,“人们在乎赵本山,就是因为除夕那天需要他。”

他希望2014年春晚看见“熟脸、老脸的新节目、好节目”,这符合国人过年见到老朋友的心理诉求。同时他承认众口难调,因为“就这一台戏,没法预定”。

涉及具体的建议,冯老师三缄其口:“说什么也没用,人家冯小刚都快完成了。顾问顾问,看一看问一问,提点建议,是否采纳是导演说了算。冯小刚的智慧、修养和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冯先生解释,现在正忙着抢救、保护传统村落的事儿,春晚不会占用自己太多时间。

此前,冯骥才曾连年向春晚提建议:“春晚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年心理”,“公益性质的春晚不应该有广告”,“春晚越批评证明越重要”等等。《中国周刊》记者采访前,他刚刚发表了一篇博文,反对“除夕不放假”。几年前,就因为他的呼吁,天津市取消了除夕的禁放令。

结合冯先生此前强调的传统年味儿,对春晚过于商业化的不断批评,他没准会跟冯导这么提一提:1.春晚的一些老面孔得留着。2.不能忘了传统元素。3.少加点广告。4.别让观众流眼泪,笑出泪的除外。

刘恒

“主旋律也可以不乏味”

刘恒应该是春晚团队所有成员里,精神气质最严肃的一位。

2013年7月中旬,马年春晚启动发布会上冯小刚说过,今年春晚的“八字方针”,是刘恒先给定了个基调—真诚、温暖、振奋。“好玩”是冯导后来加的。

这位操刀编剧电影《集结号》的著名作家,与冯导关系密切。担任本届春晚的艺术顾问自然水到渠成。

他曾在笔下这样描写过春晚:“电视里春节晚会开播,罗大妈又来招呼他。她说相声演员全着呢,不看可惜。他一边锯木条一边摇头。‘……我的活儿还没完呢。’”这是他早期作品《黑的雪》里的片段,主人公李慧泉从劳改所出来后,试图重新生活,最终却悲剧地结束了24岁生命。

刘恒经典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些悲剧色彩。哪怕是被称为“从悲观主义向乐观主义的转折点”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诙谐的京味儿调侃中,也能读出那么一丝隐忍的辛酸。

按电影《集结号》原本的结尾设定,谷子地死在了埋着连队弟兄们的煤堆上。与冯小刚探讨时,刘恒坚持:“整个连队全都死了,就剩这一个了,你必须得给留一个。”

可以肯定,刘恒不会将类似的情绪带入春晚。

他自称是个“逞能”的人。无论是编剧《张思德》、《云水谣》等主旋律题材时面临的条条框框,还是第一次写话剧《窝头会馆》没有任何经验,都被他成功化解。

春晚的“剧本”不好写,不过刘恒最拿手的就是对人物语言的把控。刘恒说过两句话—“别人的剧本可能被泯灭,我觉得我的剧本不应该被泯灭”,“喜剧和幽默,也是对人灵魂的拯救。”

以刘恒老师的品位和标准,他可能提议:1.关注边缘化的小人物。2.口语化、有意味的台词。3.高层次的幽默和笑点。4.主旋律题材也得角度独到、不乏味。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冯导 冯小刚 高人们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