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迟子建手稿未经授权被拍卖 聚焦作家的手稿权益

2013年12月04日 14:21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迟子建手稿未经授权被拍卖 作家的手稿权益谁来维护?

本报综合报道作家迟子建2日在微博上透露,自己一份1995年的5页手稿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当时稿子是应《中国文学》之约写的,拍卖的是稿签连同5页手写稿,昨晚出价到1200元。如果杂志社都这么干,像我和王安忆这样用电脑较晚,大部分以手写稿为主的作家,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东方早报记者从《上海文学》、《收获》杂志社获知,他们处理作家手稿都以退还给作家本人为主,但也有遗失可能。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看来,像迟子建这样当代作家的手稿,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杂志社通常退还作家手稿

据迟子建对记者介绍,这5页手稿当时是应《中国文学》出版她作品英法文特辑需要所作,后来这个杂志社消失了。“我在微博上说这件事情,只是想引起大家对当代作家手稿的注意,而不是要打官司。只是想提醒杂志社和出版社,在保护作家手稿方面,能保持相互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作家迟子建2日对记者说,“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作家手稿流到了市场上,但我想,如果进行买卖和拍卖,至少要征得作者的同意。”迟子建说,她的大部分手稿都在《收获》和《人民文学》杂志社,“但我信任他们对我手稿的保存。”

自1990年中后期以来,作家开始以打印稿和电子稿的形式向杂志社和出版社交稿,作家手稿越来越稀少,坚持手写的作家只有寥寥几位。但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前,作家都会亲自誊写作品给杂志社和出版社,所谓作家手稿也都集中在这一时期。

《上海文学》常务副主编、作家金宇澄2日对记者表示,所谓作家投到杂志社的手稿主要产生于1990年代中期之前,以《上海文学》杂志为例,作家手稿经过编辑之手后,通常都会在杂志社存档,然后再找机会交还给作者。“现在大家都是用打印稿或者电子稿给杂志社,通常也不存在所谓手稿之称。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大家大都手写稿给杂志社,但那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手稿意识。等大家有手稿意识的时候,大家又不太用手稿来投稿了。所以现在的编辑通常都拿不到作家手稿了。”金宇澄对记者说,“在保存作家手稿过程中,当然也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尤其是在没有手稿意识之前。”

当代作家手稿有研究价值

迟子建的这份5页手稿在孔夫子网上已经拍卖结束,12月1日最后的拍卖价是1200元。像迟子建这样的当代作家手稿的价值在哪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同时也是一位现代作家手稿研究者,在他看来作家手稿的价值有三部分,即“研究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陈子善表示:“像迟子建这样的,在当代文学史上受到关注的当代作家手稿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其研究价值。作家手稿上的作品,跟杂志上的发表版和出版社的单行本,肯定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果进行对比,对文学研究者来说,可能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在研究上有一定的张力。”但在他看来,当代作家手稿的欣赏价值有限,“当代作家的书法水平大部分都比不上像鲁迅、周作人、俞平伯等这一辈作家,而且当代作家通常都用钢笔和圆珠笔来写,所以它们的鉴赏价值不高。”至于当代作家手稿的收藏价值,陈子善认为,这还得看市场规律,“她(迟子建)的手稿收藏价值,在于未来的预期。”

据《东方早报》

上图为手稿。

下图为稿签。

 
[责任编辑:史辉] 标签:手稿 迟子建 拍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